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全文发布了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胡泽君表示,审计显示,2017年度我国中央预算的分配管理仍存薄弱环节、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完善、部分财税领域改革有待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去年,我国有32个市存在通过占用财政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弥补基金缺口的现象。
胡泽君介绍,截至2017年底,审计的9个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总体收大于支,但省级统筹在一些地方落实还不到位,6个省有60个市2017年当期结余554.25亿元,而省内其他45个市当期缺口460.55亿元。据悉,除32个市存在通过占用财政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弥补基金缺口外,还有4个省存在违规调整缴费基数下限等问题,造成少缴或欠缴保费11.94亿元。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地方和单位已收回财政资金8000多万元。
近期,随着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的建立,部分省份的养老金收支缺口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业形势多样化,特别是流动性加强,劳动力由中西部向东部流动特征明显,“虽然目前全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有4.14万亿元,但其中近2/3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几个省份”。
还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仅河北、黑龙江、宁夏3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2015年,这一情况扩大至6省份,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2016年“入不敷出”省份增加到了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2017年,我国有十余个省份当年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还有分析称,如果扣除政府的财政补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出现了当期资金缺口。
“目前,我国不同级别的养老金统筹单位有2000 多个,人口净流入省市的大量结余无法补充到收不抵支的地区,导致后者必须长期依靠财政补贴才能按期保量地发放养老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而且,现阶段,即使在整体结余充沛的地区内部,不同城市间收支平衡能力也大相径庭。由于不少地方统筹层次还没有上升到省级层面,因此,这些看似结余富裕的省份内部也存在需要进行财政补贴的现象。
去年11月,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披露的《关于2016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保险费收入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占比为78.57%,创多年来新低,也使得这项比重出现连续五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