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样一份“成绩单”对于康佳来说以不足为奇。2017年,康佳获得的净利润高达50.57亿元,同比暴增52倍;2018开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了77.73亿元,同比又增长65.87%。
唯一不同的是,受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利好消息影响,当前家电行业的整个环境变得稍微好了那么一些,同期公布数据来看部分已经开始盈利。但像康佳这种自去年开始就业绩持续猛涨的,目前行业内还绝无仅有。
是什么让康佳能够同时在逆境和顺境中均能发力?这一盈利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下去?回顾近两年康佳的种种变化,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性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去年初开始推进的机制改革,一个是2018年逐渐明确的指导思想。
机制改革释放活力,重塑企业荣光
1980年5月21日,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第一条收录机生产线——201线正式投产经营,被定为了康佳诞生的纪念日。四年后,康佳第一条电视机整机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自己的厂房中走向了全世界。
来自中怡康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1月份,康佳2007年彩电总体零售量占有率14.09%,高居中国彩电市场的第一位,11月单月零售量占有率高达15.89%。这是自2003年以来,康佳彩电连续5年蝉联彩电销量榜首,堪称CRT时代的王者。
但庞大的身躯也带来了缓慢的转身速度。当液晶屏幕开始崛起,整个彩电行业的玩法与CRT时代开始有了很多不同,众多黑电厂商横空杀出,彩电业开始重新洗牌,因为市场反应过慢,康佳家电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跌出了第一梯队的阵营。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的今天,康佳需要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通过机制改革释放企业活力迫在眉睫。但改革能成吗?很多人表示了质疑,毕竟康佳有着央企的背景,和大股东华侨城也有过内部纷争的先例,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直到“24小时审批”等制度逐渐落到实处,大股东华侨城也给予了康佳最大程度的经济支撑,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这家企业的思想束缚已经完全打开,开始主动“求变”去扩张和跨越了。
去年底,康佳启动了多媒体业务的公司化运作,随后成立了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此举不但推动了康佳平台型公司的转变,也极大提升了多媒体业务的竞争力。目前,康佳电子科技已经迅速捕捉到了市场风口,在产品思路上做出了应对,包括彩电上打造AI+超级显示、 5G+超级高清、用户+超级生态的布局等。
而线上品牌KKTV,尽管诞生时间晚于了部分同行竞品,但通过深耕内容方面的运营,例如引入广东南方爱视娱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股东等方式,弥补了自身的短板,整体竞争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去年康佳+KKTV的累计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1%。
全新战略公布,大胆深化产业协同
如果说2017年的改革鸣响了发令枪,那么今年确立的思想,则为康佳的进一步画好了赛道。挣脱了体制束缚的康佳,已经奔跑在了跨越式发展的途中。
关于指导思想,去年年底已经开始依稀有了雏形。在反复的摸索实践中,康佳当时总结出了“传统产业高端化、现有业务资本化、传统工厂园区化、单一技术集成化附加化”的发展路子,并把“重塑企业荣光”作为了发展目标,但并未进一步作出细化。
今年5月,在康佳38周年庆的大会上,康佳正式对外公布了全新发展战略,即围绕“一个核心定位,两条发展主线、三项发展策略、四大业务群组”,以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剑指千亿级的营收目标。
康佳的核心定位是成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以“科技+投控”的复合能力为支撑,以产业产品为基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向科技产业园区业务拓展、向互联网及供应链服务业务延伸,形成“科技园区业务群、产业产品业务群、平台服务业务群以及投资金融业务群”四大业务群协同发展的局面。
自去年出售康侨佳城70%股权以来,康佳的系列行动就多次被解读为向地产公司转型。而这份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既是对外界交出的一份声明,也是公司自身发展的一个规范——目前家电业务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故此“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为要推进主营业务的发展,所以康佳的资本投入全部与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譬如大手笔布局的环保领域,其实只是把交给别人做的东西收回自己做。以即将投建的遂宁康佳电子科技产业园为例,规划占地约2000亩,投产后年产值为200亿元,但是基地的废水排放指标是6万多,这就要求在环保上怎么都要投入重金。而类似这样规模庞大科技产业园,康佳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因为要保证主营业务的持续投入,所以康佳选择的领域也十分慎重。中兴事件后,自主芯片的研发成为了行业追逐的热点,但康佳集团副总裁李宏韬却理性地表示,康佳只在重点存储芯片、封测等领域进行投资,“我们自己做研发,也会考虑收购等方式,但晶圆制造这些重资产我们不会投。”
这些看似条条框框的“顾虑”,却恰恰保证了康佳在新兴产业布局的良性发展,据公告显示,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康佳本次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最大因素之一。距离新战略公布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康佳“一带一路”总部基地及康佳滁州科创中心二期等项目已经纷纷落地;环保事业部也在近期中标了投资额为12.99亿元的东港市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 PPP 项目。行动的迅速与果敢,正是因为背后有着完整战略体系的支撑。
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当新兴产业已经卓显成效,家电等主营业务接下来的出处在何方?纵观康佳近年来的行动步伐,笔者认为有三个方向较为明显。
一是“以融助产”。在科技创新的使命驱动下,2017年,康佳的研发投入为3.3亿,同比2016年的1.91亿增长了72.02%。为此,康佳专门组建了投资金融业务群,通过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以及成立产业基金,培育产业生态。目前,已形成了并购、股权投资、基金“三驾马车”同时发力的投资平台,全力为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做资金支撑。也正因如此,自去年起,康佳推出的AMR系列电视等,就一直备受市场的欢迎。
二是提升整体利润率。据康佳2017年财报显示,其彩电业务全年实现营收119.95亿元,毛利率上升2.09%,却也仅仅达到了16.11%。而另一份数据显示,白电行业毛利率数年来均稳定在25%-30%,整体远远超过黑电行业。本就极其重视主营业务的康佳,自然不会忽视这点,不久前以4.5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河南新飞电器、河南新飞制冷器具和河南新飞家电三家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希望以“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的模式,扩大白电的产业规模,让家电业务能够创造更多营收与利润。
三是抢占“智慧家庭”的入口。一直以来,家庭智能终端数量都是康佳用户运营的最大优势之一,康佳希望能够在万物互联时代拥有更多话语权。除了推动行业云云互联等技术的统一,自身目前也已经形成四个完整的业务方向,包括跨屏用户运营业务、物联网运营业务、大健康运营业务和智慧小镇业务,并以此构建了完整的健康智慧家庭生态体系。包括最近收购新飞冰箱,也有看中冰箱在智慧家庭里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
这几年,家电行业市场从“吆喝声”的比拼,重新回归到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角逐。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转变;但对于企业来说,不管发力哪个方向,创造营收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庆幸的是,康佳没有固步自封在过往的辉煌中,而是在“不惑之年”选择了大胆突围,并接连交出了高分的答卷。当行囊收拾完毕,康佳的远方,还有着更长的路要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