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焦点透视 > 正文

北京餐厨垃圾回收处理能力待扩容 实现就地变废为宝

2020-07-10 13:05:50    来源:中国网    

上海垃圾分类制度化落地掀起了新一轮垃圾分类热潮。尽管北京市还未进行相关条例修订,但多个社区已率先起跑,让不少市民提前投入一场垃圾分类“模拟考”。

前端分类火热推广的同时,垃圾的后端分类处理同样值得关注。记者近日走访本市几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发现,曾经“吃不饱”的餐厨垃圾处理线如今已变得繁忙起来,出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现象。随着源头分类推广,生活垃圾中占比最大的餐厨垃圾会被更多地分离出来,而这将给现有处理能力带来挑战。

处理厂:从“吃不饱”到超负荷

下午四点,首钢生态科技公司的餐厨垃圾收运车来到石景山区万达广场。“这里是商业聚集区,每天产生大量餐厨垃圾,所以我们一般是下午、晚上各来收运一回。”收运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垃圾桶都有专属代码和芯片,与商户一一对应,可监控商户的餐厨垃圾去向。

这样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的方式已经在石景山、门头沟区的2600余家餐饮企业、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推广。垃圾回收后,会统一运送至位于门头沟鲁家山的首钢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我们的生产线可日处理餐厨垃圾100吨,运行之初收运量并没有那么多。”首钢生态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近年来,本市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管理,生产线的处理量越来越大。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生产线的日处理量达到了110吨,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我们也在研究是否要再增设一条生产线。”这位负责人说。

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餐厨垃圾处理厂。记者从朝阳区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获悉,垃圾厂于去年进行了升级改造,餐厨垃圾日处理量增至400吨。今年,生产线恢复垃圾处理后,处理规模迅速增至每天380吨以上。“基本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型设备:实现就地变废为宝

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生产线运转繁忙的情况下,一些小型就地处理设备正尝试“补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大族广场商业综合体内,一套餐厨垃圾处理设备让餐厨垃圾实现了就地变废为宝。

记者在大族广场的一家餐饮企业后厨看到了一个冰柜大小的餐厨垃圾前端处理设备。服务员将客人剩下的餐厨垃圾直接倒入设备,就可实现初步的压缩、脱油、脱水等功能。前端处理后,餐厨垃圾会被送至位于大族广场地下的后端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每天可处理500公斤餐厨垃圾,基本满足综合体需求,处理后形成的有机肥会用于综合体绿化。”大族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套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由清华大学研发,除大族广场外,还在一些大学和单位食堂试点应用。此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小型就地处理设备,还比较适合路途较远、淡旺季明显的旅游区,以解决餐厨垃圾量不固定和清运不便等问题。

探索:垃圾处理有望不出区

现有生产线处理吃紧,新的垃圾处理综合体正在规划建设。作为本市唯一一个“无废城市”试点,亦庄经开区正探索如何实现垃圾处理不出区。

本月起,经开区在全域两个街道、32个小区推广“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注册二维码参与分类,并实现大数据收集管理。不到一周时间,居民注册率已超过1/3。在经开区博兴街道,扫码注册居民已达到2300余户,累计回收厨余垃圾13万斤。

越来越多的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实现源头分类后,如何更快速高效地进行后端处理是经开区下一步将进行的探索。开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经开区的厨余垃圾要进行跨区清运处理。下一步,经开区将探索建设垃圾处理综合体,打通区内的垃圾前端分类、中端运输、后端处理闭环。

据悉,经开区计划先期建设一处垃圾运输中转站,在这里实现生活垃圾体积压缩,并引进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就地处理部分餐厨垃圾。中转站预计明年建成投用。在此基础上,经开区将规划建设一处垃圾处理综合体,综合体将具备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等综合处理能力。

记者 赵语涵实习生 蔡静灵 吴旋娜

上一篇:29省份公布2020年GDP目详情 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下一篇:宛城区汉冶街道召开以案促改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 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