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银保监会引导银行机构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联合工作机制,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对接。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天津银保监局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融资约6900亿元,同比增长18%;提供保险保障近5.7万亿元,同比增长42%。
11月12日,天津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毅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天津银保监局认真贯彻银保监会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履行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聚焦战略核心、聚焦协同发展、聚焦区域特色,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在服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强化“一体化”金融服务
为共绘京津冀“一张蓝图”,王毅介绍,天津银保监局聚焦协同发展,与北京银保监局、河北银保监局实现了监管信息共享,在跨区域准入、联动执法、风险联合处置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推动各银行保险机构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强化“一体化”金融服务,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是推进金融“一体化”,铸造“金融血脉畅通的京津冀”。辖内主要机构均已建立了跨省市合作机制,实现了京津冀业务的有效统筹和深度联动,渤海银行、天津银行还推出了三地分行“内部银团”和跨区域协同营销考核等措施。在银保监会指导下,京津冀地区在全国率先试点保险公司跨区域经营备案管理,只要在北京、河北有分公司的机构,经备案后就可以在天津开展业务,打破了区域经营限制。
二是推进交通“一体化”,提速“轨道上的京津冀”。各机构为交通领域建设提供融资达1842亿元,同比增长30%,有力支持了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的建成。其中,中国银行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推出京津城际月票卡,保险公司优化跨区车险通赔通付机制,方便三地人员出行。
三是推进环保“一体化”,实现“蓝天下的京津冀”。截至目前,各机构为生态环保领域提供融资达446亿元。
引领保险业三方面率先发力
在保驾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保险业如何发挥作用呢?
王毅表示,天津银保监局积极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作用,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三个领域率先发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地协同,交通先行。王毅介绍,针对京津冀交通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天津银保监局推动保险公司通过制订工程险、企财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一揽子保险计划,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降低施工风险和灾害损失,保障工程进度,让三地交通首先“畅起来”。
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天津银保监局推动保险业丰富产品供给。针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难、应用难的“堵点”问题,天津银保监局积极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工作。王毅介绍,自试点以来,已累计为多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达60亿元,有力推动了天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天津银保监局还推动保险业积极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例如,在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高危生产行业,推进实施安全生产强制责任保险,通过引入保险机制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前三季度,安责险为全市689家生产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6.4亿元。
此外,天津银保监局还推动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初步实现大病保险三地同城化报销。
推动金融租赁业创新发展
金融租赁业是天津金融创新发展的一大特色,已形成显著的聚集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天津银保监局加强专业化监管,推动天津金融租赁业坚持“立足实体、贴近实物、融入实业”,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又壮大了自身实力。
“我局认真落实银保监会的各项工作部署,率先构建了科学准入、风险为本、服务创新‘三位一体’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体系,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处,引领行业加快发展。可以说,天津金融租赁业已确立了中国金融租赁行业领军者的地位。”王毅表示。
金融租赁业是与实体经济需求结合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王毅介绍,天津银保监局通过科学准入、监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充分发挥“融资+融物”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支持天津航空航运等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目前,辖内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业务余额已近400亿元。
此外,王毅还透露,天津银保监局还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保持天津融资租赁优势地位。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天津租赁业的领跑优势和服务特色,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