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记者从苏州市人社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地实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会氛围,《条例》在法律责任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对违反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未编制并保存工资支付台账、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建设单位未按约定及时足额拨付人工费用、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者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违法行为,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社保稽查大队副大队长陈勇介绍,苏州市率先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实名制管理、专用账户管理及家装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等制度措施,抓好源头预防,督促企业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实现实名制管理平台与工资专用账户系统无缝对接,强化工程项目工资支付全链条监管。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重点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发包、转包或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过程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发生欠薪。对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给予7大正向激励措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根治欠薪家装企业“红黑榜”制度,督促家装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去年以来,苏州市共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567个,对285家违规企业告诫约谈,15家拒不整改企业停工整顿。全面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市共“双随机”抽查检查用人单位1.75万户,为4131名职工追发工资等待遇3734.8万元。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认真做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涉嫌犯罪的调查、移送、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审判工作。同时,加大欠薪失信惩戒力度,去年以来,对存在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227家企业实施社会公布,对6家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融资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有效震慑。记者 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