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

2020-12-16 15:55:00    来源:百思特购物网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

今天,世界精神卫生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正确看待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1、情绪莫名低落、敏感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即使在一群人中间,也会莫名的感到低落,提不起精神来,有时会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强颜欢笑,实际上会使自己更累。除此之外,还会有敏感的心理,一点小事就会引发低落,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

2、记忆力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抑郁症有时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状况,甚至今天记不起昨天发生的事情,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患者还会与周围的人和事情产生抗拒,对自己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来,思维也会为之迟钝。

3、身体总感觉疲惫不堪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疲惫不堪的状态,浑身无力,连最简单的走路都会感到疲累,更不用说运动了。更多时间里,只想躺在床上,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动弹。

4、生理性疾病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心理影响生理,引起一些生理性疾病。伴随抑郁症出现诸如失眠、食欲下降、心慌气短,女性产生月经紊乱,痛经等,男性则容易对房事失去欲望等。病症严重的则会引起高血压,进而可能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5、产生轻生念头

这也是严重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表现。通常情况下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加上不愿意与别人倾诉,继而引起憎恶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对,甚至什么都不配拥有,产生轻生的念头。出现此种心理,极其危险。

生活中如何预防抑郁症呢?

1、及时释放压力

平时生活中想要有效预防抑郁症,需要及时释放压力,部分人出现抑郁症和压力过大有关,平时存在压力之后没有及时释放,可能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出现。因此,发现抑郁症之后,应该及时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另外,平时工作或者家庭的一些压力需要及时释放,才能防止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情绪,逐渐演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2、多运动锻炼

想要有效预防抑郁症,平时就需要多运动。运动是促进健康的一种方式,对很多疾病的预防均有帮助。很多人平时总是缺乏运动,长时间下去很有可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内分泌平衡紊乱的情况。如果可以适当进行运动,通过运动的方式调节身体,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通常可以愉悦身心,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这样也对抑郁症的预防有帮助。

3、充足睡眠

想要有效预防抑郁症,平时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的预防有利,很多人工作压力过大,长时间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精神崩溃,而在精神脆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样可能就会引发抑郁症。

因此,平时应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通过合理的睡眠来调养身体,促进身体健康,这样才能防止抑郁情绪的出现对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可以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有充足的睡眠调养身体,通常可以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状态,防止抑郁症出现。

4、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想要预防抑郁症,平时就要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通常会提起兴趣,而且比较专注,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会保持舒畅,而心情舒畅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可以防止不良情绪的出现引发抑郁症。因此,想要避免抑郁症出现的人,平时就需要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作者:佳佳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上一篇:夫妻二人不舍财物拒绝撤离被困 网友:成年人了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