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湛江高考生被冲走 不得不防的其他安全隐患

2020-12-24 13:44:44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7月9日,广东湛江,8名学生到海边游玩,1人被浪卷走后失踪,当地展开搜救。民警介绍,其他学生呼救后,当时有游客下水帮忙搜救,但没有找到。

10日晚8时左右,该男生遗体在出事地点附近找到。学校校长说,当时其余7名同学试图手拉手将男生救回,但海浪太大被打回。目前男生遗体存放于殡仪馆。经了解,该名学生才刚刚参加完高考。

网友评论

网友:太可惜了

延伸阅读:

青少年溺水事故频发,如何避免意外发生?发生后又该如何施救?

夏季,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各地儿童安全事故频发。近日,在重庆、广州接连发生两起儿童安全事故,造成10名儿童身亡。

溺水事故高发季,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还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提高警惕?儿童安全教育又该如何落实?

溺水,夏季孩子的“夺命杀手”

炎热高温下,孩子总爱戏水,安全隐患也常常藏匿于此。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中国,溺水是导致1-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

据报道,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而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

家长和老师们每到夏季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防溺水安全教育,很多孩子却依然存在对溺水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在人们的想象或影视剧中,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双手扑腾,大声呼救。

但实际上,真正的溺水是没有声音的,更多地是安静、无声地在水中站着不动,或者仿佛在水中爬梯子。

溺水者鼻子嘴巴时浮时沉,很难呼吸。尤其是溺水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法大声呼喊,所以容易被人忽视。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警惕。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水下的世界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并且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情况也会让会游泳的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吗?

手拉手救溺水者是很难救援成功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因为手拉手结成“人链”后,一旦其中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更多人都落入水中,从而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不得不防的其他安全隐患

其实除了溺水,还存在诸多威胁青少年儿童安全的隐患。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5至14岁儿童第一大杀手;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我国每年有2.2万名0~17岁未成年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致伤。

密闭车内致命的高温不得不防。对于15岁以下的孩子,除去车祸外,车内中暑已经成为车辆相关死亡事件的第二致死原因。

相关实验表明,不论车辆是否在阳光下暴晒,即使开窗车内也能在二十分钟后达到50度左右的高温,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将很快出现中暑窒息等危险情况。

频频发生的儿童坠亡事故更是不再少数。孩子年龄越小,越难察觉到高度可能带来的危险。而意外跌落往往发生在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下。

根据《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统计,在1-4岁的人群中,有超过80%的坠楼都是发生在窗户或者是阳台。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答案其实都在明处。比如,家长作为孩子第一顺序监护人,要尽到监管之责,明确划出安全与危险行为的分界线,并做好安全与自救常识的认识与引导。

安全教育不是小事,更不是简单的事,而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必修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的一个现状是,很多家长觉得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实际上却认为危险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这种现象:数学、英语、诗词鉴赏等相关讲座家长争相参加,但安全教育类的公益讲座却常常门可罗雀。在儿童安全领域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角色正是家长。

除此之外,儿童安全教育需要儿童视角。

未成年儿童需要真正管用、有收获的安全教育知识,而不只是老师发通知、家长填回执,老生常谈、刻板单一的内容。

在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且注重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十分接近现实危险的模拟环境中获得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多上心,才会少伤心!加强安全教育,别让我们的孩子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梨视频 网友评论 新华网

7月9日,广东湛江,8名学生到海边游玩,1人被浪卷走后失踪,当地展开搜救。民警介绍,其他学生呼救后,当时有游客下水帮忙搜救,但没有找到。

1

10日晚8时左右,该男生遗体在出事地点附近找到。学校校长说,当时其余7名同学试图手拉手将男生救回,但海浪太大被打回。目前男生遗体存放于殡仪馆。经了解,该名学生才刚刚参加完高考。

1

网友评论

网友:太可惜了

1

2

3

4

延伸阅读:

青少年溺水事故频发,如何避免意外发生?发生后又该如何施救?

夏季,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各地儿童安全事故频发。近日,在重庆、广州接连发生两起儿童安全事故,造成10名儿童身亡。

溺水事故高发季,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还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提高警惕?儿童安全教育又该如何落实?

溺水,夏季孩子的“夺命杀手”

炎热高温下,孩子总爱戏水,安全隐患也常常藏匿于此。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中国,溺水是导致1-14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

据报道,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而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56.04%。

家长和老师们每到夏季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防溺水安全教育,很多孩子却依然存在对溺水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在人们的想象或影视剧中,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双手扑腾,大声呼救。

但实际上,真正的溺水是没有声音的,更多地是安静、无声地在水中站着不动,或者仿佛在水中爬梯子。

溺水者鼻子嘴巴时浮时沉,很难呼吸。尤其是溺水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法大声呼喊,所以容易被人忽视。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警惕。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水下的世界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并且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情况也会让会游泳的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吗?

手拉手救溺水者是很难救援成功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因为手拉手结成“人链”后,一旦其中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更多人都落入水中,从而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不得不防的其他安全隐患

其实除了溺水,还存在诸多威胁青少年儿童安全的隐患。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5至14岁儿童第一大杀手;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未成年人的第二大死因,我国每年有2.2万名0~17岁未成年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致伤。

密闭车内致命的高温不得不防。对于15岁以下的孩子,除去车祸外,车内中暑已经成为车辆相关死亡事件的第二致死原因。

相关实验表明,不论车辆是否在阳光下暴晒,即使开窗车内也能在二十分钟后达到50度左右的高温,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将很快出现中暑窒息等危险情况。

频频发生的儿童坠亡事故更是不再少数。孩子年龄越小,越难察觉到高度可能带来的危险。而意外跌落往往发生在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下。

根据《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统计,在1-4岁的人群中,有超过80%的坠楼都是发生在窗户或者是阳台。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答案其实都在明处。比如,家长作为孩子第一顺序监护人,要尽到监管之责,明确划出安全与危险行为的分界线,并做好安全与自救常识的认识与引导。

安全教育不是小事,更不是简单的事,而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必修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的一个现状是,很多家长觉得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实际上却认为危险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这种现象:数学、英语、诗词鉴赏等相关讲座家长争相参加,但安全教育类的公益讲座却常常门可罗雀。在儿童安全领域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角色正是家长。

除此之外,儿童安全教育需要儿童视角。

未成年儿童需要真正管用、有收获的安全教育知识,而不只是老师发通知、家长填回执,老生常谈、刻板单一的内容。

在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且注重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十分接近现实危险的模拟环境中获得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多上心,才会少伤心!加强安全教育,别让我们的孩子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梨视频 网友评论 新华网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湛江高考生被冲走

上一篇:气功大师发功退洪被批哗众取宠 引来众多市民围观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