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入夏,杭州西湖景区的“水底森林”焕发生机。
在茅家埠、浴鹄湾、乌龟潭的湖区里,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近年陆续种下了菹草、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这些水草形态各异,构建了一个水下生态系统,实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为进一步提升西湖水质,提高西湖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湖泊,西湖自2009年起开始研发西湖水质改善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体系和集成方案,2011年启动湖西水生植物群落优化示范工程。在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与北里湖等区域,通过构建沉水植物为主、挺水植物为辅的水生植物群落与引入优质水源等方式,以实现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优化景观的目标。
水草的生长地要求也比较“苛刻”,需要透明的水,光能照射着进来;湖底底泥中不仅要含氧而且要适合种子扎根。目前整个西湖“水底森林”面积约有31.7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里湖、西里湖、小南湖等区域,生长最好最多的位于茅家埠、浴鹄湾、乌龟潭等区域。
西湖水域环境的改善,与这些错落有致的沉水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长期管理、维护和培育,湖西工程示范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67%。同时,西湖湖西水域生态修复经验也扩展到西湖其他水域。北里湖通过底泥改良等措施,恢复沿岸沉水植物约2万平方米,形成了良性水生态系统格局。近5年来,主湖区年均透明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
编辑: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