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企业是营商环境的服务对象,也是创新的主体。
4月28日,在青岛市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学辉介绍,青岛有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提升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获得感方面,市科技局探索出了三项比较有特色的措施。
以园筑巢。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是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聚地,处于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孵化器方面,市科技局建设标杆孵化器,形成专业孵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最高奖励1000万元。作为标杆孵化器的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其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助力某企业获得2000万元贷款,销售额从50万元到500万元再到5000万元跨越式三级跳。目前,全市经认定的孵化器131家,其中国家级21家,累计服务入驻企业97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
以赛为媒。连续两年争取到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探索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机制。某企业的新型高精度磁性测量仪器项目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优胜奖,市科技局推荐这家企业获得省重点研发“颠覆性专项”支持900万元,之后又获得千万级融资。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多项广受关注的赛事,为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例如,某公司去年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成长组专项领域一等奖,参赛期间得到投资机构青睐,当年获得4450万元股权融资和300万贷款,还新增了海外项目订单。又如,市科技局联合高新区组织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岛),建立“揭榜”攻关快速响应机制。某公司在创新挑战赛上提出了超高分子材料研发需求后,迅速与青岛大学团队达成合作意向。
以云搭桥。聚焦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探索“云端研发”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解决中小企业研发条件薄弱、研发意识不强等问题。“云端研发”一端链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一端连接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企业线下投资研发机构的创新贵、创新难问题。目前已注册云上研发中心约2500家,帮助企业发布创新需求1千余项,推荐创新资源1万余项,帮助企业完成产品升级、工艺改造约1千项。例如,某港资企业需要解决“冰箱支腿自动化装配”问题,云端研发为其匹配到武汉理工青岛研究院团队和青岛一家机械有限公司,所提供方案预算远低于企业预期。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探索更多更好的做法,不断让广大科技型企业得到实惠、感到真情,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