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国内资讯 > 正文

全面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市教育局首次联合市消保委开展专项行动-世界热议

2023-06-08 20:11:12    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资料图)

选择了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课时还没消化完就跑路了;在未获得资质的机构补习,期间时不时遇上一些烦心事……类似投诉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采访了解到,市教育局联合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正式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遏制校外培训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有效防范预收费资金安全风险,全面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据悉,这是市教育局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首次联合推出专项行动,共同维护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披教育咨询公司隐形外衣

擅自从事学科类培训被查

瞅准了家长的学科培训需求,违规进行初中学科类培训,近期,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查处一家公司。当时,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接电话投诉,反映在市北区一座写字楼内,存在违规进行中小学生学科培训现象。经查,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主要从事父母课堂、国内教育信息咨询、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等。自2022年12月份开始,该公司招收了6名初中学生进行初中学科类培训辅导,主要培训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培训模式为小班课培训。

“这家单位披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外衣,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却隐形变异从事学科类培训的培训。”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擅自开展初中学科类培训教学业务的行为,构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举办民办学校的违法事实。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依法依规对当事人处以责令停止办学,处违法所得一倍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实施的行政处罚全过程录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网络运行系统并予以公示。

为孩子报名篮球机构培训

想退费成了一件头疼事儿

课没上完机构却跑路了,或想办理退费难上加难,类似案例已经屡见不鲜。王女士就遇上这样的烦心事,她想培养一下孩子的运动兴趣,选择了市南区一家篮球培训机构。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断断续续上课。去年,机构工作人员要冲业绩,催促王女士及时进行续费,王女士直接微信向教练转账,40节课收费大约5980元。新一年课程没上几节课,王女士考虑机构教练稳定性,孩子课外培训较多等原因,联系机构打算退出剩余课时,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办理成。

其实,青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要求学科类培训应按照政府指导价交费;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交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李女士坦言,因为在机构练习了一段时间,自己续费时就未做过多考虑,没想到遇上退费难题。据了解,自2023年起,青岛由教育部门监管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实施“消拨同步·一课一消”监管模式。所交纳的课程费用将进入专用账户,只有完成授课并经过家长确认,课时费才会向机构划拨。

联合消保委开展专项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促平安消费

2023年暑期即将到来之际,青岛市教育局和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下文,共同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 专项行动,要求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于6月20日前,对隐形变异培训问题、校外培训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对存在问题的机构分别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台账,跟踪督促,实行销号管理。对前期安全排查、“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百日会战”中发现的问题重点盯防,确保整改到位。与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一起发起“平安消费” 专项行动,对于青岛而言属于第一次,也是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

专项行动要求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对培训机构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次收取超过5000元等问题,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退款工作。对未执行政府指导价、未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问题线索,移交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查处。强化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重点聚焦预收费资金监管专用账户、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通过监管部门规定以外的方式收取培训费用等问题。

专项行动同时明确,防治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建立重点违规机构和个人台账,强化摸排跟踪和巡查检查,开展专题治理,做好动态管理。同时,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消协组织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完善校外培训领域消费纠纷维权制度,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广泛受理学生家长退费纠纷。

1800余家机构纳入资金监管

家长选择机构时要擦亮眼睛

以往家长交纳的培训费用直接进入了机构的基本账户,有的培训费用甚至进入了举办者的个人账户,一旦产生费用纠纷往往难以追回学费,“消拨同步·一课一消”是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落实《青岛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青岛重点围绕预收费行为实施监管,目前1896家培训机构已纳入资金监管。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全流程监管+服务,依托全国校外培训服务平台开通线上支付并开展购课、消课业务,通过监管平台家长端APP已完成订单20565个。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出台《青岛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方案》,采取“独立检查+联合执法”“重点摸排+拉网式检查”“日查+夜查”等方式,打击隐形变异等各类违规培训行为。先后开展“监管护苗”“百日攻坚”等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开展检查100余次,检查机构5700余家,查处违规机构130余家,纳入“黑名单”54家。

市教育相关负责人提醒家长,选择校外培训时要擦亮眼睛,要选择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不要参加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的个人工作室、教育咨询公司、托管机构等违规开展的培训,也不要参加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不参加违规学科培训,理性交费培训。家长应通过正规平台渠道选择机构,务必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报名缴费,索取正规发票,签订培训合同,切实防范校外培训机构“退钱难”“卷钱跑路”风险。

关键词:

上一篇:全球快资讯:这位老师挺着“孕中二宝”给学生送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