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老田真名田会禹,尽管是农民,但他很出名。老田的“名”,不光因他能手持“铁笔”在石头上刻字,还因他是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名誉教授”。
这些年里,老田会诊了诸多断碑;这些年里,老田手持铁笔为600多名烈士雕刻碑文,让石碑为英灵代言;这些年里,为了不让山坳里的无名烈士孤单,每个清明节他都前往祭扫。
(资料图)
这些墓碑出自田会禹之手(资料图)
每每面对这些,老田总感慨活在当下的幸福。
■“胶东小延安”现断碑
一个农民,被清华大学、邯郸学院聘为名誉教授,这在莱西绝无仅有,在青岛也不多见。
因为老田出名,年已六旬的他清明节前,又接了一个“活儿”。
3月30日,是星期四。这天下午,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马连庄镇政府相关部门打来的。电话里,工作人员说,村民在河崖村发现了一块断碑,看样子应该有些年份。相关部门希望他这个“专家”到现场去看一看,若有价值,未来可以复原,将先前那段历史留住。
相关部门将田会禹视为专家,可不是凭空说大话。
田会禹自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练字,人到中年,他又喜欢上了石刻。哪怕石头再坚硬,只要摆在他的面前,他手里的“铁笔”能让石屑横飞,粉尘起舞。不大一会功夫,或一副书法作品或花草虫鱼或人像就可跃然石上。因为爱好石刻,老田就此还专门研究了中国千年来的石雕技艺。
接到这个电话后,老田确定周五的上午去村里看看这块断碑是否有保留和复原的价值。
周五上午,老田在家里准备了螺丝刀、锤子、钢尺、油漆、油漆稀释剂等物,等待一起前往的政府工作人员。
田会禹倾倒油漆稀释剂
对一名专业石刻人员而言,辨别一座古碑或断碑价值的大小,上述器具样样不能少。
上午陪同老田前往断碑现场的,是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王盼亭。王盼亭赶到老田家门口推门进屋,两人简单寒暄,之后老田提着他的器具上了王盼亭的车。
“不知道有没有价值,这块断碑刚发现不久。”前往河崖村的路上,王盼亭边驾车边与田会禹探讨。
“是否有价值,去看看就了解个大概。”田会禹说。
一路上,老田针对这块断碑不停盘算。老田说,河崖村曾被誉为“胶东小延安”,革命战争年代村民纷纷报国杀敌,先后37名村民牺牲疆场成为烈士,这样的村庄里发现断碑,背后可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
车辆沿着丘陵地带向村里进发,当日的气温超过25℃,漫山遍野的鲜花怒放。沿途,车窗打开着,花香飘荡在春风中。20多分钟后,车辆驶进了村子,并驶向一棵大榆树下。
“石碑就是在村边发现的,我们几个人把它抬到了这里。”一名村民赶忙迎上来告诉王盼亭。
“石碑在哪里?”下车后的王盼亭询问。
“就在旁边,那个墙角。”这名村民边说,边将王盼亭和田会禹带到了一处墙角。
■“大总统题褒”
王盼亭和田会禹目视着眼前的这块断碑。听说村里发现了断碑,一些村民赶忙停下脚步看热闹。
田会禹与王盼亭(右一)会诊断碑
与六旬的老田相比,王盼亭小了好几岁。王盼亭蹲在地上面对眼前的石碑琢磨了一会,然后用力掀了起来。
“哟,这块石碑还很重。”王盼亭边掀石碑边感慨。
此时的老田见状,也蹲在了地上和王盼亭一道掀起了石碑。
“这是什么石料,怎么这么重?”王盼亭侧头询问起田会禹。
田会禹用手里的螺丝刀剥开石碑上的泥土,又划了一下石料说:“这是玄武岩,很硬实。”
此时的老田,也尝试着搬了搬石料说:“这块石料至少有400斤。”
“这是一块断碑,上面残留着一些文字。” 老田边掀着石碑,边对身边的村民说,“你到家里提些水拿块抹布来,咱们擦擦泥土,看看上面那些文字。”
随之,这名村民到旁边的一户村民家,提来了水。田会禹将抹布蘸了水,开始擦拭石碑,随后用水冲洗石碑上残留的文字。暖阳穿过旁边的柳枝和榆树枝落在断碑上,蹲在旁边的田会禹等待断碑上的水慢慢蒸发。
洗刷残碑
清理残碑
此时的田会禹开始询问断碑的来历。村民说这块断碑是在村里一座小学的旧址旁边附近发现的,因为村民不知断碑的来历,于是就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村里。
15分钟之后,随着水分蒸发,田会禹和王盼亭发现石碑上雕刻有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至今清晰异常。又随着水分的蒸发,一些残缺的文字愈发清晰起来。经过辨认,田会禹初步确认断碑上的文字为“大总统题褒”字样。
残碑上的文字为“大总统题褒”
“由此可见,这是一块民国时期的石碑。”田会禹对身边的记者说,“石碑大约有百年了,后来是什么原因成为断碑,现在还不清楚。”
“百年石碑现身,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王盼亭说,“胶东的小延安”除了有37名烈士牺牲外,还是胶东行政公署诞生地,早前该地更是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九大队诞生地,这块石碑的出现可能会成为这些历史事件的新佐证。
■放置起来研究
此时的田会禹拿出卷尺测量起了石碑。
“宽74厘米、高37厘米、厚20厘米。”田会禹说。
田会禹测量残碑
现场,王盼亭根据断碑上的文字和清晰可见的旗帜,又通过手机对旗帜图案进行查询后,基本确认眼前这块400多斤重的百年断碑“有保存价值”。
“字体相当大气。”老田说,“如果佐证抗日救国军第九大队发祥地的话,这块断碑不但有收藏价值,更有复原价值。”
“但石碑背后的历史事件,还有待详细考证。”老田进一步说。
王盼亭和田会禹都认为,眼前这块有价值的断碑,需要先将其保护起来。
此时的王盼亭赶忙向相关部门汇报,相关部门答复称,眼前将这块断碑就地保存,之后再仔细研究或复原。接到指示,王盼亭联系了村里的负责人,并要求村里找个推车,将石碑运走保存。
准备将断碑带走
半小时后,两名村民用摩托三轮车载着一辆独轮小铁车赶到了现场,四人开始将琢磨如何将这块断碑抬上独轮车。鉴于断碑太重,4人忙活了足足五六分钟,才将断碑挪到了独轮车上。
众人将断碑掀上独轮车
众人将断碑掀上独轮车
1人推着独轮车,3人用绳子拽着独轮车向村里的一处院落走去。到了这处院落,4人又将断碑轻轻放在了院落的一个墙角,安置妥当后方才离开。
众人将断碑放置在了一个院落里
老田和王盼亭离开断碑现场时,已是中午时分。王盼亭说,回到镇政府他会将老田对石碑的保护意见进行告知,如果一旦确定复原,老田这个“农民教授”的“铁笔”必将上阵,用上大派场。
■“铁手腕”的爱国浓情
自小习字的田会禹,到了中年开始持钻头在石板上刻字练就“铁手腕”,不是十年八载之功。而他手持铁笔为断碑恢复原貌,亦不是第一次。
老田手持钻头轻松在石板上写字,不但在莱西出名,在莱西周边的烟台也早已被传开。
用铁钻头在石头上刻字是田会禹的绝活
2001年,烟台某地同样发现了一块残碑,当地官方专门上门请田会禹去“会诊”。热心的田会禹跟着访客赶到之后,根据残碑上隐约可见的文字仔细研究了记载的历史事件,硬是在2平方米余的石碑上,手持钻头刻上了上百个繁体字,使一段历史记忆清晰再现。
“铁手腕”田会禹不光能让模糊的历史记载清晰再现,柔情浓厚的他还胸怀社会责任。
2008年秋,莱西烈士陵园的管理方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牺牲的数百名烈士重新雕刻石碑,让烈士的英雄事迹永留。
田会禹获知这一消息后,赶到了招标机构,主动推荐起了自己,并称自己前来投标是出于一份情怀。
“我当时就对管理方说,‘我不用机器雕刻,也不要钱’。”田会禹说,“这两个条件抛出后,工作人员先是震惊,之后笑了。”
人家雕刻用机器,而田会禹却称用“手工”;人家雕刻为赚钱,而田会禹却“不要钱”。
眼前的这个陌生人真有手雕之功吗,他为何不要钱?工作人员为田会禹倒上一杯水,开始慢慢交流起来。
“烈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田会禹说,“没有这些牺牲的烈士,哪有我们坐在这里喝茶的清闲?”
“咱们莱西有的烈士牺牲时,我还没有出生。”田会禹一脸严肃地对眼前的工作人员说,“我尽管只是个农民,微不足道,但能为他们亲手刻碑,很是光荣。”
说完这些话,眼前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田会禹肃然起敬起来:“你爱国的心很大……”
面前的这个农民光有满腔爱国情怀还不够,问题是他有真手工雕刻五六百块墓碑的功力吗?当工作人员对田会禹的“本事”有所质疑时,田会禹则率真起来:“你们如果不信,请到我家,我当面雕给你们看。”
次日,工作人员赶到了田会禹位于马连庄的老家。田会禹的面前摆着一块大石板,电钻在田会禹的手中飞速旋转,石屑和着粉尘纷飞。不大一会工夫,七八个大字深深地镌刻在了石板上,而且笔画工整、字体方正。
“真不亚于机器雕刻呀……”当田会禹放下电钻,现场的工作人员满脸惊讶。
■“烈士不能孤单”
“还是那句话,‘能为烈士做点事,无上光荣’。”田会禹拍了拍两手的粉尘说,“这事我能做吧?”
那边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早已乐得合不拢嘴:“老田呀,看来这事我们不用再招标了,你已经‘中标’了。”
很快,规格的碑石和每位烈士的姓名、生平,在寒冷的深秋被运到了田会禹所在的马连庄,碑石共有600余块。
寒冬,当村民点着炉子足不出户时,田会禹的院子里粉尘飞舞,粉尘弥漫在田会禹的身上,整个的他如同刚从面缸里爬出来一样。为了赶在次年的清明节前将600多块石碑完工,田会禹早早起床,晚上在灯光下加班。
他的手冻裂了,脚指冻破了,妻子看着心疼,开始与他争吵,让他放弃眼前这600多块石碑。
“他有情怀!但是,他哪怕少刻一些,我也没意见。”老田的妻子孙玉英对半岛全媒体记者说,“在冰天雪地里没白没黑的干,像着魔一样,这不是傻子吗!”
2009年的春天来了,田会禹仍手持“铁笔”激情十足地雕刻那600多块墓碑,他的旁边扔着的却是被他磨平的数十个钻头。清明节前,当山花烂漫时,600多块墓碑如期安装在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前。此时,望着摆放工整的一块块墓碑,田会禹感慨万千。
为雕刻600多块墓碑,这样的钻头,磨没了数十个
“每块墓碑上大约有180个字,600多块墓碑就有11万字。”田会禹说,“当时每个字的市场价大约为2元,11万字若按市场价算有20多万元。”
14年来,自己为烈士免费刻碑的往事,老田很少向外人提及。但14年来,老田前往烈士陵园的脚步却从没停止。
“去看看这些安息地烈士们,感受他们永恒的精神。”田会禹说,“当一个人的终生凝聚成180个字,不能不感慨我们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
马连庄与烟台交界处有一座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节田会禹都会带上铁锹为无名烈士填土。
“今年也一样,我还要去看看他。”田会禹说,“烈士不能孤单,每个人都不该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