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鼻子吸着氧气,手背输着盐水,手指上夹着心率监测仪,青大附院保健科的副主任胡松医生仍然坚持修改着一份重要的科研文章。护士进门换液时,偷偷拍下这样一张感人的照片。记者采访到了当事人,了解到当天发生的感人一幕。即使在清明假期,胡松医生在身体不太舒适的情况下,还坚持完成了为患者修改治疗方案、查房、完善行业会议流程等工作,感动了患者和每一位医护人员。
胡松边吸氧输液边修改文章,护士拍下感人一幕。
看完重症患者准备参加早班
他突然感到胸闷、下肢无力
胡松是青大附院保健科的副主任,也是病区党支部委员。平时他主要在医院市南院区负责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工作。4月3日上午7点40,他像往常一样来到病房,查看重症患者的病情。一切安稳无恙后,他又准备参加早上的交班工作,就在这时,他顿感胸闷和下肢无力,身体踉跄。见到这种情况,同事赶紧让他坐在凳子上休息,并拿来了速效救心丸为其服用。胡松服用4粒速效救心丸后并未缓解,仍然感到胸闷无力。这时,科室护士长急忙连同其他同事为他腾空一间病房,为其戴上血压、心率监测仪进行检查。胡松血压达到165,护士连忙找到降压药让他服用一粒,一顿操作之下,状态好转。
“医院给我办理了急症入院,通过系列化验检查后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开了一些药物,初步判断是血管痉挛,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身体还是感觉不舒服。”胡松告诉记者。
为了让胡松得到更好的休息,护士给他挂了盐水,进行吸氧缓解不适,同时心率、血压监测仪不断监测身体数据。
当天上午,胡松打算看看病房的两个重症患者。其中一个是肿瘤晚期,要做介入治疗,胡松要对其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另外一个患者是医院退休的老教授,还要帮忙为其调整治疗方案。当天,他检查完患者病房,还没调整完方案就发病了,最终只能让同事代劳。
他在病床上坚持修改文章
清明假期带病坚持值班
当天下午,胡松卧床休息,但是忙碌的工作让他始终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休息时间,即使不在病房,也要接一个一个的电话,处理各种事情。其中,他联合同事共同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科普方向的文章需要3小时内完成修改意见交上终稿。“时间很紧迫,另外一个作者是我们科室的毛拥军主任,他当时在门诊看患者,更无法抽身,尽管我不舒服,但是还能坚持改文章,就让护士把我的电脑带到房间里来了。”胡松说道。
从病房出来,胡松输着液还为患者完成了调整治疗方案的工作。
护士进来换药时,看到了一边吸氧,一边输液,还坚持改文章的胡松,眼睛一酸,拍下了感人的一幕。“真不容易,医护人员的工作太忙碌了,不是想推就能推的,即使不舒服,也要咬牙坚持。”病房中的护士说。
4月5日是清明假期,尽管身体没有好利索,作为科室领导的他主动坚持在病房值班。“本来值班就是安排的我,科室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不想麻烦大家,我能坚持,如果坚持不下去,我再找人代替我。”当天,胡松梳理完患者的情况,并请了泌尿外科的医生联合进行了会诊,中午的时间,还和两个研究生讨论了毕业论文。5月中旬,科室还要开全国区域的大会,他利用空隙还要商量大会的相关事宜。“这些事情我都能轻而易举的完成,如果有重大抢救,我联系了休假的一个年轻医生,他会等候通知随时来医院配合我,不会耽误患者救治工作。”尽管生病,胡松还是心系患者,生怕自己的身体给工作带来丁点影响。
胡松平时市南、崂山两个院区轮流跑,科室的公众号也是他负责管理,工作细小繁忙,他都亲力亲为。在公众号上做的科普文章点击率也很高,给大众带去了实际的用处。
不仅是大家心中的“劳模”。在疫情期间,他曾两次积极申请入驻定点医院,并曾跟随山东省援琼医疗队驰援海南并担任医疗组副组长,援琼结束后仅休整了1个月,他又临危受命带队驰援枣庄。他率先进入新冠肺炎急诊缓冲病房,担任病房负责人并“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在病房,共计收治新冠病人100余例。作为一个老党员和老职工,他起到了带头表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