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今年以来,市南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高优质政务服务供给,全力为企业安心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资料图)
3月18日,市南区邀请300余位企业家代表参加“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大会,政企共话发展大势,共谋发展大计。
此次大会发布了市南区营商环境品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营商环境“暖南惠企”10项行动,推出了系列“场景”“机会”,介绍了“1+N”新政策,聘任17名招商大使,表彰了为市南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今年年初,市南区率先推出《青岛市市南区2023年提振信心加快发展惠企服务15条》,以助力企业发展为核心,帮助企业强信心、增后劲,激发市南经济活力。
近期,市南区制定“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动政策环境更加精准、服务环境更加便捷、要素环境更加全面、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法治环境更加公正、人文环境更加暖心,以务实作风打造营商环境“市南样板”。
3月30日上午,在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会议室,“面对面听企说”——“集中办公楼宇产权备案”专项座谈交流会正在开展。来自市南区大型商超、商务楼宇、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6家企业代表围绕行政审批领域企业开办制度改革,推动住所登记便利化等内容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产业园是国有企业老旧厂区改造,因为产权复杂,存在园区给入驻企业提供注册登记材料多、时间长的情况,严重影响园区企业入驻率。”华通中联产业园运营总监栾吉光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困难。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四级调研员马骏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并重点就探索建立商事主体住所“预备案”制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我们正在建立住所登记‘预备案’机制,全面梳理区内重点经营场所、产业孵化园区、历史遗留房产、地址负面清单,统一地址材料提供标准,通过数据赋能、信息互通,实现产权证明预备案一次,后续入驻企业开办免提交N次,进一步促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审批服务便民化。”
市南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集成服务。
在发展生态上不断提升,先后发布“1+N+2”人才新政,发放“人才贷”3500万元,帮助企业引聚各类人才4万余人。全面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出8大主题20万平方米招商载体,落户潮流业态68个,老街里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新天地。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服务大提升”活动,区级领导全员包联服务企业,累计走访企业9000余家次、帮助解决问题近千个。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今年1-3月份,市南区市场主体较同期增长8%,市场主体数量超10万户,其中企业占比60%。目前,全区规上企业达到1509家,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5家,建发物资等5家企业获评首批山东省总部企业,全省首家合资证券公司意才证券获证监会受理,思路迪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