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产经综合 > 正文

当前短讯!福建: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2-09-27 09:50:04    来源:福建日报    

永安市安砂镇四好农村公路网 资料图片

行走在福建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乡村已成为都市游客心神向往之地和农民兄弟生态宜居之所。


【资料图】

福建始终坚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奋力打造既有肌体之美又有灵魂之美的福建特色美丽乡村。

补齐短板

办好百姓心头事

小小的厕所,折射出吕家钊的幸福变迁。

“一个木桶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周宁县泗桥乡洋尾弄村村民吕家钊最怕客人来家里上厕所,“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乱飞,实在见不得人”。

旱厕改水厕,粪污经过三格化粪池发酵处理后集中纳管,进入农田生态池净化,最后成了天然液态肥,为家里的10亩蔬菜源源不断提供养分……2018年的一场农村厕所革命,让吕家钊既赢回了“面子”,又得到了“里子”。

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供水、出行、教育、医疗、养老……桩桩件件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2020年,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一革命四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福建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但放眼广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如何保持定力,接续发力,压茬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1年以来,福建每年出台一个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一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重点项目,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持续落深落细。今年,《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福建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相继印发,为乡村建设工作画好“施工图”、列明“时间表”。同时,将乡村建设重点任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省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互联网+督查”平台,发动群众日常监督。

补短板,强弱项,一张乡村民生答卷彰显温度与力度。

聚焦“硬件”,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全省实现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7%;快递服务乡镇覆盖率、邮政企业建制村通邮率均达100%;基本实现城乡网络“同网同速”。

突出“软件”,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27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管理标准化;建成60个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80元;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4.5%,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38.7张。

与此同时,福建从群众最容易看得见、最容易见成效的地方入手,部署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

按照计划,从2022年至2025年,全省每年将发布1000个美丽乡村庭院、100处美丽乡村微景观、100处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100处美丽田园、40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打造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具有福建特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引领

下好乡建先手棋

乡村规划师来了,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珪后村实现了蜕变。

作为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珪后村人文资源优越,但也存在村集体资产不足、生态退化、乡村风貌遭受部分破坏等问题。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的团队,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发展规划。

实施旧村复垦、旱地改造水田等项目,流转修复数栋老建筑并改造为乡情馆、农耕文化馆、农产品展示平台,打造荷花塘等网红景点……规划引领下,珪后村立足资源优势,走向农旅融合新道路。

从平原到高山,从山村到渔家,从畲乡到客邑……依山傍海的福建,乡村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乡村建设应当如何挖掘独特的资源禀赋,让广大乡村展现出别样风情与个性?

“我们坚持把加强乡村规划建设作为实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的乡村。”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要求,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规划体系,努力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面对千差万别的村庄实际,福建分门别类,对症施策:5494个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进一步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3908个转型融合城郊村庄,纳入城镇建设统筹安排;4255个保护开发特色村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220个搬迁撤并衰退村庄,限制新建、扩建活动;590个待定类村庄,在未明晰具体分类前,暂不安排重点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目前,全省530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到2023年可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乡村建设,要“塑形”也要“铸魂”。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在开展乡村规划过程中,福建将独特的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农耕文化等“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在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当地大力挖掘传统“鲤鱼”“桥灯”“豆腐”文化,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当地精心修缮特色古民居,让曾经“失落的侨乡”蜕变为城乡居民向往的“梦里原乡”;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家的庭院,游客可现场品鉴地道擂茶,也可沉浸式体验传统制作工艺,庭院“小盆景”变成了乡村“大风景”。

创新赋能

走好乡村善治路

文明积分兑换来了真金白银。

上个月,全省首笔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为依据的低息贷款,在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发放。村民兰善恩凭借文明积分,获得罗源农信社提供的30万元贷款,年利率4.7%。和其他贷款产品相比,一年可节省近1.8万元利息。

原来,今年年初,罗源县以南洋村为试点,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并与县农信社合作,推出“文明积分贷”。文明指挥棒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兰善恩不仅特别注重“门前三包”、庭院整理、垃圾分类,还主动参与村里的各类志愿活动。因此,他的文明积分名列前茅。

积分制,正是福建走乡村善治路子的一道缩影。

“我们始终致力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善治路子。”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乡村治理首要位置,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批乡村治理新模式新探索,不断涌现。

“积分制”,让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福建鼓励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垃圾分类、营造文明乡风、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等众多领域推广运用积分制,有效调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目前,全省约三分之一的建制村推广运用积分制。

“清单制”,为乡村治理减负加力。福建围绕村级组织所承担的村级事务、履职责任、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等事项,科学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务等清单,并明确清单责任主体、内容、流程,强化各方监督,有效推动解决基层组织负担重、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目前,全省22个试点县基本制定试点方案。

数字化,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近年来,福建依托数字福建建设,推动部门数据共享,推广运用手机“村务通”,为村民了解村务信息和办理建房、入学、医保、养老等手续提供便捷服务;加快“综治中心+网格化”建设,聚焦基层群众关心问题,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全省超过60%的较大建制村实现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

共建融合,汇聚闽台乡村治理智慧。福建充分利用对台优势,依托台湾专家团队在乡村建设和治理方面的经验优势和专业能力,推动两岸乡建乡创合作,探索两岸共建共管机制。全省已有82名台胞担任社区营造员、社区营造师,探索厚植乡村治理新动能。

今日福建,乡村治理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部奋发有为,善治之路行稳致远。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