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热点追踪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扎堆送外卖,不进工厂,挣到钱就花,“过一天敲一天钟”

2023-05-05 11:30:23    来源:雷望红    

核心要点:

1第一代农民工深知挣钱不易,还面临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善于积累而不愿消费。他们的收入都寄回老家用于老小的日常开销、建房修房和子女结婚。 2第二代农民工压力比父代轻,收入不必寄回老家用于父母生活,能够用于自身消费。这一代农民工还处于城市化的浪潮中,部分农民工依靠自身努力或父辈支持,进入到城镇生活。 3第三代农民工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为了表述方便,暂且也用农民工指代。他们普遍不愿意进工厂,更多选择服务业。也缺乏纪律意识和积累意识,工作自由,不受约束。 4当一代人沉浸于消费主义时,就会出现婚配的现实主义,家庭厚实的适龄青年能够找到对象,穷人家的适龄青年就可能一辈子打光棍,即使有幸能够找到对象,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风险。 5服务性质的工作轻松、自由、结算快速(换言之来钱快),符合年轻人对时间掌控的诉求和享乐消费的诉求。由于年轻人普遍进入到服务业,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就面临着人才补给和更新不足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开启了农村人口进城寻找工作的潮流,进城就业的农村人口被称为农民工。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从1970年代末期至今,我国已经出现了三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以60后-70后为主,第二代农民工以80后-90后为主,第三代农民工以00后为主。三代农民工在年轻时所处的产业发展环境、劳动就业环境不同,同时面对的家庭再生产的要求和城市化的要求亦不同,从而形塑了他们不同的生活心态和消费习惯。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第三代农民工的身份正在去双重身份化,但是却还未找到新的身份认同。


(资料图)

一、三代农民工的特点差异

农民工是对农村户籍人口与城市务工人员双重身份的界定,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三代农民工,三代农民工表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第一代农民工主要是60后和70后,他们进城务工的起始时间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刚刚复苏,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有待成型,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进城的劳动力富足,而工厂的就业机会有限。因此,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所选择的职业,包括做手艺和进工厂两种类型,当时有手艺的人包括木工、泥工、水电工等,他们在工地上干活,没有手艺的人就选择进入到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在当时的就业环境下,农民工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没有谈判能力,工资由老板说了算,至少是每月一结算,农民工甚至是每年一结算,还存在拖欠的情况。农民工挣钱不容易,不过相比于在老家务农,他们总算有现金结余。由于一代农民工的父母基本在家务农,务农只能保温饱,缺少结余,因此家庭的发展要靠这一代农民工,他们要养老抚小。对于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深知挣钱不易,还面临着养家糊口的责任,故而不愿冒风险而慎于流动,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善于积累而不愿消费,他们将收入都寄回老家用于老小的日常开销、建房修房和子女结婚。这一代农民工对自我的安排是不能在城市务工之后,就回到乡村定居,他们对于乡村还有浓厚的感情。

第二代农民工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进城务工的起始时间是00年代至10年代,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工业产业发展兴旺,第三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就业市场机会充沛,进城劳动力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一代农民工的市场就业机会多,他们有一部分人进入到工厂打工,还有一部分选择在城市做小生意。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明显好转,且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在工厂务工的农民工能够获得有保障的工资待遇,而在城市做小生意的农民工则能够持续进账。第二代农民工在面对家庭时,压力要比父代轻,一是他们挣钱更加容易,二是父代的积累给予他们生存乃至发展的保障,尤其在婚配时由父母为他们承担婚配成本,甚至在生小孩之后还可以继续啃老。他们所挣的收入,不必寄回老家用于父母生活,能够用于自身消费。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环境下,不仅就业机会多,各类消费也层出不穷,因此养成了二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且爱消费而不善于攒钱的行为习惯。这一代农民工还处于城市化的浪潮中,部分农民工依靠自身努力或父辈支持,进入到城镇生活,还有部分农民工则继续在农村生活,对于农村还有一定的感情和依赖,但是不能进城的农民工向往城市生活。

第三代农民工主要是00后,这一代农民工不一定是农民工,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从未有过农业经验,但他们的父辈则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只是为了表述方便,暂且对这一代人也使用农民工这一概念进行分析。00后现在开始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行择业,由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就业机会层出不穷,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初高中毕业就外出务工的00后更多选择服务业,比如做餐厅服务员、快递员、外卖员、滴滴司机等。之所以愿意进入到服务行业工作,一是工作相对自由,二是轻松,三是收入可以快速结算,如日结、周结或半月结。他们做小生意的不多,00后没有积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有少部分人会去做小生意,也主要是依靠父辈的资金支持。

他们普遍不愿意进入到工厂工作,主要是因工厂劳动时间长,工作不自由,收入还不比服务业高。在企业调研时发现,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厂务工,尤其是不愿意上夜班,理由是工厂的工作太辛苦、不自由,不能上网打游戏,工厂的流水线工作比不上服务业的工作自由。这一代农民工,他们是成长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年代,没有吃过苦,享受着父辈和祖辈在外挣钱在家花所带来的甜头,因此他们缺乏纪律意识,工作自由,不受约束,也缺乏积累意识,挣到钱就花,没有钱再外出挣钱。他们对于未来和成家立业缺乏考虑,过着“过一天敲一天钟”的日子。他们同样处于城镇化的浪潮中,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完全依靠他们自身,是难以顺利进城定居的,要看他们的父辈是否有能力支持他们进城。

总结来看,我国一代农民工重积累、轻消费,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乡土意识;二代农民工轻积累、重消费,较为依赖父辈的支持,还存有一定的家庭观念,同时处于城镇化的浪潮中,具有城市化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父代的支持进城定居;三代农民工不积累、强消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缺乏家庭观念,在家庭再生产上完全依赖父辈的支持,他们对于农村几乎不再依赖,面向城市生活。

二、三代农民工面临的婚配困境与消费主义之反思

消费结构和代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婚配结构。一代农民工不论男女都重视积累,不愿意消费,在于他们在务工中还有家庭的考量,在外挣钱要寄回老家维持家庭再生产。注重积累的男青年和女青年,在找对象时均看重个人能力,这种个人能力直接关乎到家庭的积累能力,60后、70后女性找对象时,特别不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性,更喜欢踏实肯干的男性,这种考虑背后暗含的是能否通过踏实肯干增加积累,从而让家庭变得更稳定更幸福。在这一代农民工进行婚配的时期,家庭支持既不可能也不需要。

二代农民工虽然已经开始出现消费意识,在婚恋时注重感情表达,尤其喜欢通过物质展现爱情的力量,比如彩礼数量、三金五金、房子、车子等。由于已经出现消费意识,年轻女性也变得现实,在找对象时更加看重男性自身及其家庭的财力。二代农民工如果是依靠个体的力量,不一定能够获得稳定的婚姻,因他们在婚前注重消费,不懂得攒钱。不过,由于有父代的支持,父代通过积累实现“恩往下流”,将积累的资财投入到子代身上,使得这一代人能够在父辈的财力支持下完成婚配,维持家庭生活,甚至进入城镇生活。如果缺乏父辈的支持,这一代农民工找对象和进城都会存在问题。

在三代农民工面对婚配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消费欲望强烈,物欲旺盛,缺少积累能力,他们所面对的对象同样是消费欲望强烈的年轻女性,在找对象时更为看重男性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男性就很难找到女朋友。一些农三代反映,现在的女孩很现实,有钱就有得谈,没钱就不可能跟你谈恋爱。然而,这一代农民工还存在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他们的父辈也缺乏积累能力,还有一些父辈进城生活还要依靠上一代人的支持,不能像他们的祖辈支持父辈一样支持他们,不能为他们在城市买房和娶媳妇。三代农民工就面临着严峻的婚配问题,当年轻男性面对秉持现实主义思想的女性时,他们也就会选择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消费主义情绪,宁愿将赚来的钱用于满足自己的日常享乐,也不乐意将钱积攒起来娶媳妇。如此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三代农民工越是消费,越缺少积累,越难以找到对象,越是难找到对象,就越是倾向于消费。

可以看到,当一代人沉浸于消费主义时,就会出现婚配的现实主义,即家庭厚实的适龄青年能够找到对象,穷人家的适龄青年就可能一辈子打光棍,即使有幸能够找到对象,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风险。目前,这种消费主义的风潮还在蔓延,严重影响到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婚配观。

三、农民工三代的自由主义与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诉求

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的消费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有关。这种自由主义思潮表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学习自由、择业自由、恋爱自由、生活自由等。当这种自由主义观念泛滥时,既会影响到年轻一代的能力积累,也会影响到年轻一代对于未来的预期与判断。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以我为主,随心所欲,这种思想缺乏规则约束,按照个体主义的方式生活。那么,由于缺乏外在规则的约束,年轻一代按照自身的诉求过眼前的生活,却无法也无能力考虑未来的生活前景。然而,中国人的家庭是中国人的希望和意义之所在,大多数个体难以依靠以己为中心寻找到持久的意义,秉持个体主义价值观的个体容易走向虚无主义。如果不建立家庭,极易失去生命的意义,不仅对于个体而言不利,而且对于社会同样不利。

在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浪潮下,我国年轻一代普遍选择了服务性质的工作,这种工作轻松、自由、结算快速(换言之来钱快),符合年轻人对时间掌控的诉求和享乐消费的诉求。由于年轻人普遍进入到服务业,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就面临着人才补给和更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勤劳而价廉的一二代农民工构成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力,使得我国工业发展借助人口红利获得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之美誉。然而,随着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涨,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不断丧失,而中国制造的低利润率也使得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型的产业不能再依赖缺乏技术技能的农民工,而是需求拥有一定文化水平、懂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产业工人。但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发现,我国不仅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也缺乏愿意从事一线生产的技能工人。技能工人的缺乏,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生产规律、纪律严格且技术集成的产业工作,更愿意选择自由、轻松、来钱快的服务工作,而农民工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不再适应技术集成和知识密集的产业需求。

事实上,稳定的工作和积极的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其辩证法体现在时间分配的哲学中。稳定的工作不仅通过占据时间用于生产而压制消费,而且通过辛苦付出深知挣钱之不易而慎重消费,因此稳定的工作能够促进积累。相反,流动的工作则会加剧消费,一是在流动的间隙充满无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机会,二是流动缺乏生活预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会进一步促使消费思想的增长。对于三代农民工而言,要改变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可以通过成为产业工人实现思想和习惯的转变,稳定的生产状态能够改变流动样态和消费习惯,促使他们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稳定的生活预期,并增强获得未来生活的资本。

关键词:

上一篇:饥寒交迫苦等7小时充电,我的假期被“电动爹”毁了|全球视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