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合肥蜀山泵站枢纽预计2022年底建成 引江济淮被称为安徽版“南水北调”

2020-11-12 14:13:43    来源:新安晚报     

引江济淮工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省各地众多高铁和轨道交通项目……今年以来,我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保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6878 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 万亿元。如今,这些项目复工复产的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能否如期实现预定目标……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前往我省部分重点项目现场探访。今天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作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被称为安徽版“南水北调”。2016 年底,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动员会后,派河口枢纽施工准备导流导航工程先行建设,时隔三年多,这项“世纪工程”现在进行得如何?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进行了探访。记者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8 大枢纽已开工6 处,主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5个先行工程。

记者探访

蜀山泵站枢纽

亚洲最大混流泵站后年建成

4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村的蜀山泵站枢纽。作为引江济淮江淮沟通段的重要工程,蜀山泵站枢纽承担着将江水抬高翻过江淮分水岭,实现江水从南往北自流的作用。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铭传路桥至城西桥开挖的一段河渠被中间的分流岛分开,一边是船闸一边是泵站。江淮运河的雏形已经初现,泵站和船闸的底部正在浇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土方已经基本挖完,正在进行泵站和船闸的底板施工,预计明年12月底船闸、泵站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泄水闸具备过流条件;预计2022年底工程建成。”中交四航局引江济淮项目部负责人吴彰彪告诉记者。

蜀山泵站枢纽总装机60000千瓦、单机7500千瓦,8台机组总提水流量340立方米每秒,工程建成后,是亚洲装机、流量最大的混流泵站。“蜀山泵站主要功能是将派河下游河道输送的江水提升12.7米,翻越江淮分水岭自流到瓦埠湖及淮河。”吴彰彪说,“也就是说每一秒钟都有300多吨江水被抬升约四层楼的高度。”

由于江淮分水岭分布有大量的膨胀土和崩解岩,该区域河渠工程及主体结构施工上有很大的难度。“膨胀土和崩解岩遇水会膨胀和软化,失水会收缩干裂,因此主体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需要对边坡进行硬化;河堤边缘还特别预留了1.5米的保护层,用4%的水泥改性土换填,将水与膨胀土和崩解岩隔离开来。”吴彰彪说,正因如此,引江济淮在小庙镇境内先行建设了1.5公里长的试验段,“试验段使用的就是这种改性土,效果很好,已经在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段边坡推广运用。”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因引江济淮而“乔迁”的合肥市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三拱石桥——城西桥目前已被整体拆除,妥善安置在附近,待蜀山枢纽泵站主体工程完工后,将在分流岛上开始复建,恢复原貌。

沪蓉、宁西铁路改建工程

首例因工程改建的运营高铁

4 月22 日,记者来到位于肥西境内的方兴大道与繁华大道交口西北角,这里是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沪蓉、宁西铁路改建及交叉河道工程现场。在直线距离不到300 米的范围内,集中分布了沪蓉高铁、宁西上行线、宁西下行线三条铁路线。由于现状铁路桥桥跨为24 米,无法满足引江济淮航道2000 吨级船舶通航要求,需要拆除老铁路桥重建主跨128 米的新桥保障通航。记者看到,新建的沪蓉铁路系杆拱桥系梁拱即将拼装完成。

“沪蓉铁路改线线路长度4.54 公里。其中,新建双线特大桥1 座,跨引江济淮河道主跨采用128 米双线系杆拱;新建跨宁西铁路双线大中桥2 座。这是国内高铁建设史来,第一条因工程而改建的高速铁路。”中铁四局集团引江济淮沪蓉铁路改建工程部部长李拓告诉记者,“沪蓉铁路改建已经进行主跨拱内安装阶段,5 月31 日之前系梁拱拼装完毕,计划2021 年3月18日开始拨接通车。”

“宁西上下行线改建是利用临时过渡便线改造既有铁路,然后再恢复通车。沪蓉高铁改建是直接使用新建线路。由于三条线路相距很近,邻近繁忙的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是重点。”李拓介绍,沪蓉新线施工完成后,宁西下行线利用既有沪蓉线过渡完成后,老线进行拆除,并进行河道工程施工。

据李拓介绍,改建工程于2019 年3 月开工,其中宁西铁路上行施工便线已于去年1 月顺利拨接通车,为后续沪蓉高铁和宁西下行线建设和拨接积累了经验,整个工程计划2022年10月全部完工。

工程进度

“引江济淮”8大枢纽开工6处

记者从省引江济淮集团获悉,今年以来,引江济淮工程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65 个在建项目在2 月底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截至4 月中旬,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79.55 亿元,累计开工67 个项目,占总体81个项目的82.7%。

这些项目中,目前已完工2 项,阶段性验收2项。其中,8 大枢纽项目已经开工6 处,河渠开工90%以上。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2.95 亿立方米、占土石方总量3.6 亿立方米81.94%。另外,引江济淮征迁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后续任务主要是临时用地复垦、安置房建设等。

“目前,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返岗人员已达1.5 万人,进场机械设备5000 多台套。水利工程部分除凤凰颈引江枢纽、鱼道工程外,其余均已开工建设。7座船闸已开工建设6 座,兆河船闸已完成施工招标正在组织开工。”省引江济淮集团相关人士透露,瓦埠湖湖区航道疏浚已开工建设,菜子湖、巢湖湖区航道疏浚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全线116 座桥梁(含铁路桥5 座),已开工桥梁104 座,其余12 座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引江济淮的环保措施一直引人关注。记者了解到,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环保水保“三同时”实施计划,落实工程沿线截污导污、噪声扬尘、血防和疫情监测、生境修复及水土保持等各项措施。同时,工程也已经开展菜子湖候鸟越冬期湿地生境保护适应性调度试验研究及生态环境监测。

“引淮济亳”今年将率先通水

江水北送段是引江济淮工程的最后一段。为保护水质,引江济淮西淝河输水线路不通航,它的主要任务是以供水为主,向我省淮北地区和河南省东部的周口、商丘部分地区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并且结合改善我省沿淮及淮北地区输水沿线地区的农业灌溉补水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今年6 月底前,计划完成江水北送段朱集站及亳州供水工程建设,具备向毫州市相机应急供水条件。”江水北送建管处副处长宋长松告诉记者。2017年,朱集站在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率先开工,按照目前施工进度,今年6月底前可完成朱集站及亳州供水工程建设。届时,可通过蚌埠市上桥泵站将淮河水引入茨淮新河,再通过朱集站、龙德站从茨淮新河引水至亳州市区调蓄水库,实现相机应急供水。

“目前,该段水下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今年6 月底完工后可具备试运行条件,届时即可提引淮河水。但亳州市民想真正喝上长江水,还要等到安徽省境内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预计在2023 年实现。”

宋长松说,根据规划,需要在2020年底前发挥相机应急引淮河水为亳州市供水的先期效益,所以江水北送段也将是引江济淮工程中率先通水的一段。

二期5个先行工程年底前开工

目前,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已列入国家2020-2022年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计划,匡算总投资约510亿元。

据了解,二期工程主要围绕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航运、生态三大效益,沟通沿线河道、渠道、湖泊等水系,加快推进沿途水利工程组合和功能整合,构建生态廊道和畅通水网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干线完善、城乡集中供水、港口航道配套、生态修复与畅通水网、工程管护与综合调度等5 大版块,涉及干线延伸、复线船闸、水网畅通、支线航道、截导污等91个单项工程。

据介绍,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目前正在组织编制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同时选定蜀山、派河口、东淝河3 个复线船闸以及淠河总干渠口门工程、涡河蒙城站等5 个单项工程,作为先期实施项目同步开展初步设计工作。今年,引江济淮工程将完成第一批开工建设的9 座市政桥梁建设,为第二批市政桥梁开工提供保通条件。同时,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5个先行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

刘旸/文

上一篇:高新区城市建设分四个阶段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下一篇:2019年年度影响力投资榜出炉 严格遵守数据保密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