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东北三省近6年人口流失182万 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年为负

2021-03-30 16:17:07    来源:健康时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答复指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东北地区既面临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也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尤其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外迁。另外,极低的生育率和大量的年轻人口的流失,又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蓉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应该高度关注。

东北三省6年人口减少18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年为负,人口流失严重

健康时报根据东北三省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在2013年至2019年的6年时间里,人口持续减少。其中黑龙江减少83.7万人、吉林减少60.55万人、辽宁减少38.3万人,三省总计减少182.55万人。

此外,更严峻的现实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年为负。据东北三省最新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辽宁省全年出生人口28.1万人,出生率6.45‰;死亡人口31.6万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长率-0.80‰;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为5.73‰,死亡率为6.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吉林省全年出生人口16.32万人,出生率为6.05‰;死亡人口18.62万人,死亡率为6.90‰;自然增长率为-0.8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区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区域等城市群地区,由于先天禀赋和政策设计的双重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吸引着很多东北人往“东南飞”。”陈蓉认为,此前国家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三省人口外迁的速度。但大约2013年以来,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长此以往,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状况持续加剧,人口总量增长持续为负。

常住人口负增长,社保运行或将面临较大财力支撑风险

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体的持续人口净流失叠加极低的生育率,使得近年来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总量持续负增长。根据三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总量435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6万人;吉林省常住人口总量2690.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33万人;黑龙江省常住总人口375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8万人。陈蓉认为,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虽然尚未公布,但大概率会延续负增长之势。

东北三省的人口危机不仅在于人口流失,还由于其长期的低生育率水平,以及二者共同加速推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使得该地区养老负担越来越重。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6.2%,吉林省达到13.9%,黑龙江省达到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

陈蓉向记者表示,如果未来人口持续外流和减少,其社会保障基金体系运行无疑将会面临更加巨大的财力支撑风险。此外,伴随着人口大量外迁、劳动力弃农从工、人才流失等现象,势必会降低当地的消费总需求,并导致投资缺乏规模效应,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均衡发展。就人口变动本身而言,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将会使得代际之间难以实现更替,不利于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建设刻不容缓,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做好生育服务

其实纵观全国,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不仅仅有东北。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相比于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2000年之后的最低值。

面对持续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趋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在今年2月撰文指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人口建设”。

“尽管对人口建设的内涵界定尚未厘清,但我认同他所说的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变量,人口变动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口形势研究,掌握人口变动规律,尽早进行干预并积极应对人口形势变动及其带来的影响。”陈蓉向记者表示。在放开生育政策的基础上应该及时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性政策,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

为此,陈蓉建议:首先,加强0~3岁婴幼儿照料和托育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托育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其次,为生育二孩的家庭提供适度经济支持的政策,比如,适当的税收减免和优惠等;促进育龄人群、主要是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关系的平衡,比如,倡导和鼓励父亲承担更多的抚育子女的责任,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等;此外,还应宣传提倡新型的婚育文化和养育观念,倡导适龄婚育而非晚婚晚育,从宣传“少生优生”到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回到“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引导改变高度精细化和高标准的育儿方式等。

记者王永文

上一篇: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 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