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个月25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HBCD(六溴环十二烷)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新黄河记者从11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8家企业的HBCD生产线全部拆除完毕,生产企业停止销售HBCD,HBCD库存清零。
11月11日,正值《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17周年之日,2021年也是国际社会达成并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20周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是继《保护臭氧层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人类社会为保护全球环境而采取的第三个具有强制性要求的国际公约。我国于2001年加入公约,作为首批签约国,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危害采取了有力行动。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HBCD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我国是公约173个生效HBCD修正案的缔约方中唯一还在生产使用HBCD的国家。因此,落实好HBCD履约任务,既是落实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政治承诺,也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改善人民健康福祉的必然需求。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管言明介绍,山东是HBCD生产和加工使用大省,全国2.8万吨的HBCD产能全部在我省,有8家生产企业,还有110家使用HBCD生产珠粒和使用含HBCD的珠粒生产保温板的企业,也是全国最多。
近年来,山东逐步压缩HBCD的生产和使用,直至最后的淘汰。目前,我省HBCD淘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8家企业的HBCD生产线全部拆除完毕,生产企业停止销售HBCD,HBCD库存清零。10月12-13日,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对生产企业关停情况逐一进行了现场核查和调研。
今年5月以来,山东省HBCD使用企业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使用量逐渐减少。截至目前,全省110家使用企业已基本停止使用含HBCD的原料和销售含HBCD的产品。
山东还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转产。今年4月,我省成功申请了“全球环境基金——提高泡沫行业环境绩效:中国HBCD淘汰与管理项目”,9月项目正式启动。我省作为项目示范省,将在阻燃、建筑材料等行业开展技术示范活动,以促进HBCD在生产和使用领域的淘汰替代,加强全省包括HBCD在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管能力。同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指导帮助企业申请成为HBCD停产、转产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共有3家HBCD生产企业成功申请为停产示范企业,2家生产企业成功申请为转产示范企业,将获得共计约195万美元的全球环境基金赠款支持。
“我省提前3个月关停拆除HBCD生产线,提前2个月停止使用含HBCD的原料,为我国兑现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展现大国形象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主动。”管言明说,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还将加强现场督促指导,11月底前,将含HBCD的原料、产品及废物全部清零。省生态环境厅将适时开展现场督导,巩固履约成果,预防违约风险。同时加强含HBCD废物的环境监管。组织各市生态环境部门对涉HBCD企业开展排查,对违反规定的库存、原料、产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2021年12月25日后,联合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非法生产、使用HBCD的行为。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