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山东力争明年秋季实现“零证明”入学 在义务教育招生中,家长凭一个身份证号码就可为子女办理报名

2021-12-24 10:00:10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1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介绍,2021年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2万个;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供学生选择课程达到100门以上。

山东成全国唯一乡村教育振兴建设试点先行区

邓云锋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启动教育强镇筑基行动,遴选确定了65个省级试点乡镇,覆盖乡镇驻地中小学226所,省级财政安排9000万元予以专项扶持。行动启动以来,各级投入财政资金2.85亿元,实施条件改善项目677个,实施教改项目222个、研发特色课程629项,组建教研团队249个、开展教研活动649次,培训教师1.7万人次、补充交流优秀师资1226名。山东省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教育部支持的乡村教育振兴建设试点先行区。

在“强校扩优”行动中,通过组建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区域间结对帮扶等,建立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的教育协作关系,促进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享互通。目前,青岛市共组建83个教育集团,辐射普通中小学271所;潍坊市城乡学校结对316个,覆盖被帮扶学校学生14万人、教师2.3万人;济南市市中区组建20个基础教育集团,学校覆盖率达到了100%。

所有高中学校禁止跨市域招生

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山东实施科学幼小衔接行动,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禁止通过考试、面试、面谈等擅自附加任何条件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报名超过招生计划的,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招生;所有高中学校禁止跨市域招生,坚决遏制跨区域、掐尖招生乱象,消除家长的入学焦虑。

在深化“五项管理”改革方面,统筹推进落实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革。面向16万义务教育家长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五项管理”成效达标率均在90%以上,认可学生学业减负成效的小学、初中家长比例分别达到97.87%、95.72%。

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介绍,针对每年义务教育招生期间,群众都特别关注的为孩子报名的事情,争取在明年秋季招生工作中,除特殊类型外,100%实现让家长凭一个身份证号码为子女办理报名、“零证明”入学。

戴龙成表示,今年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各地建设和升级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已经实现了群众为子女报名入学的“网上办”“掌上办”,其中70%以上的县(市、区)已经实现了报名入学材料“零证明”。

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持“动态清零”

2021年,省教育厅组织各地编制完善了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制定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详单。年内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2万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幼儿园“入学难”问题基本化解。

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等4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推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应开尽开、有需求的学生实现了应保尽保,惠及826万名中小学生,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充分挖掘自有师资、利用校外资源力量,供学生选择课程达到100门以上。

关注贫困家庭儿童,将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学生、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特殊困难学生认定范围,精准识别29万余人予以重点资助。在关注孤困儿童方面,推动建成10所博爱学校,招收孤儿、困境家庭儿童等937名,予以集中食宿保障、个性化教育关爱。在关注残疾儿童方面,联合省委编办等6部门出台特殊教育部(班)、特殊教育幼儿园、特殊教育学前部(班)3个设置指导标准,为中小学、幼儿园和医疗、福利、康复等有关机构实施特殊教育提供政策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