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焦点热讯:山东90后“组团”回乡打“蒜”盘,年销大蒜6亿头

2022-07-16 09:27:26    来源:齐鲁晚报    

近年来,当地返乡打“蒜”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上网卖大蒜更是出现了“人传人”现象。90后张金鹏便是其一,他在拼多多开店4年,高峰期年销大蒜6亿头。目前,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承包了全国大蒜及其制品出口市场约70%的份额。

卜集镇副镇长陈文康告诉记者,目前,宋庙村5000余平方米的基地出货量居全县前列,年销售额达1.5亿元。小小蒜头插上电商翅膀后,“大蒜之乡”不仅声名远扬,大家还将大蒜电商的赛道拉长拓宽,打开了“一业活,百业兴”的新局面。

从一户到一村再到全镇


(资料图)

2015年大学毕业后,“打工人”张金鹏从事过通讯行业,但为照顾父母,他开始考虑返乡做电商。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给家人在老家找个活,不用再东奔西跑。”2018年,张金鹏起头,基地是自家50平方米的院子,加工包装由家人负责。“初期,生意惨淡,每天就一二十单。”在发现拼多多平台上的教学社区后,如获至宝的他晚上学习、白天实践,“摸索一个多月后就日销上千单了。”

2020年,张金鹏抓住了那波大蒜行情,迎来了创业后的首个高峰期,最多日销6万单,一年卖出大蒜3万吨。随着交易量的上升,他的加工区从周集村的自家小院搬进了张瓦房村2000平方米的仓库,工人也由父母、姐姐升级为一支由130多名周边乡亲组成的团队。

“做拼多多不怕零基础,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发展。”张金鹏说,“对于农产品,平台的思路是直连产地与消费者,对商家的卖货质量又管控严格,性价比自然得以提升,用户也蜂拥而至。而且,越是物美价廉,流量越大。”

张金鹏不是个例,而是当地众多电商新农人的缩影。他的发小孟龙泉,也在2018年与他同步转行。“赶上了平台发展的红利期,操作简便,容易起量。”孟龙泉告诉记者,他已在拼多多开了10余家网店,在当地建了一座1700平方米的打包分销基地,大蒜年销量700多万单,重量超过1.5万吨。

农民年增收三四万元

电商涉及分拣、包装、装车等工作。卜集镇村民刘翠兰不仅自己经常到张金鹏的仓库帮忙,她的老伴、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全家六口人都找到过适合自己的活计。

“在这打工,我一年能挣三四万元,儿媳时间少,也能挣两万元。有了这个,她们就不用再外出找活了。”刘翠兰说。

据了解,目前,该镇电商工人90%是来自本地村民,日均收入80元—200元不等。

“电商这种模式大大缩短农产品的流通链路,稳定了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电商企业需要工人,有力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陈文康表示,“电商留住了大批年轻劳动力,照顾老人、孩子也更方便。”

陈文康表示,近四五年来,返乡做电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新增20多家电商企业。而此前,卜集镇已拥有35家电商企业,包括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3家、500万元以上8家。

企业向全链条转型

在电商配套方面,卜集镇目前已建成镇级快递集散中心一处,31个行政村每村建成一处快递服务网点,村级直投率达到100%,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年出单量达2000余万单。“快递+电商”融合发展的模式已在卜集镇趋向成熟。

鉴于以“拼购+产地直发”为代表的电商模式可让多方受益,金乡县因势利导,将电商赛道拉长拓宽,探索新型的产业振兴道路。

家住卜集镇的金乡县蒜留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斌,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事大蒜等农产品收购、储存、销售工作,近年来不仅做电商,还涉足黑蒜加工等产业。目前,他正在建设一个占地60多亩的深加工基地,届时生意链条将拉长为涵盖种植、存储、收购、深加工、销售的全链条。

构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格局,把深加工留在本地,把外地的环节引回来,这也是金乡县当地的发展思路。目前,金乡县集聚了各类大蒜加工企业1200余家,大小储藏库3000余座,保温储藏能力达400万吨,大蒜及其制品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12.4万个,带动人均收入3400元。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