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天天讯息:齐人庄子原属山东

2022-07-25 09:36:4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在正史的记载之中,而是隐藏在某些古籍的深处。考古不仅要有地下的,也要有古籍的。所以季羡林先生特别欣赏傅斯年先生提倡的“上穷黄泉下碧落,动手动脚找东西”,而且主张要到资料缝里找资料。他们的真知灼见应该是不移之论。

比方说,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康熙字典》穴部就批评:《史记庄周传》率皆虚语,无事实。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也指出: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他直指因为正史模糊的记载,引起了莫衷一是的解读。

现在全国三个地方在争庄子故里:安徽蒙城、河南民权、山东东明。有学者排除安徽,压缩为两个地方。河南民权和山东东明相距很近,都在商丘附近百公里的范围内,现在行政区划分属于河南和山东,但在先秦时期属于齐国,是今山东属地。


(资料图)

庄子是山东人的定论,在历史上没有人撼动。

多种证据证明庄子为齐人

确实,司马迁只是说庄子是宋人,造成了一种模糊概念。华东师大教授方勇认为“汉人都断言庄子为宋国人,甚至更明确地指出是宋国之蒙人。”这应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片面之词,因为司马迁以后,离司马迁最近的东汉大文学家、音乐家,蔡邕这位河南人,首先出来肯定,他一锤定音,确定庄子是齐人。

而与蔡邕同属东汉的宋衷(《世本》),南朝的释智匠(《古今乐录》),宋李昉(《太平御览》),元丘处机,明末清初阎若璩(《潜丘札记》),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清李锴(《尚史》),今人董治安,都是主张庄子是山东人的。齐人就是山东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对于这里所说威王聘庄子事,前人多有疑问。宋代黄震《黄氏日抄》卷五十四说:“史无其事,而列御寇、子华子凡方外横议之士,多自夸时君聘我为相而逃之,其为寓言未可知也。”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庄周生卒考》认为威王所聘的为庄辛而非庄周。钱穆认为,《古今乐录》亦言湣王时,而谓齐人,则异说也。实际上,如果庄子是楚人,即今安徽蒙城人,那么《史记》为什么不说他和楚威王同时,而是说和齐宣王同时呢?

庄子属于齐文化,齐文化是海洋文化,“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史记·货殖列传》描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济清河浊,足以为限,背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

学者注意到,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待之孟子言性,以尽心立命为前提,即仁义礼智的修养;庄周谈自然,以心斋坐忘为要,在薪尽火传中体察天籁的静音。(施百忍《盈科后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的书院探索》)肯定庄子是齐文化也就是海洋文化的产儿。

方勇先生在《庄子籍里考辨》里批评我在《文史哲》发表的《庄子与齐文化》,引用了陈朝释智匠所编撰的一部乐书《古今乐录》所说:

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湣王好为兵事,习用干戈。庄周儒士,不合于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于山岳。后有达庄周于湣王,遣使赍金百镒以聘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采,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度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后,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使欲全身远害耳。”于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后引声歌曰:

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噏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俟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直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回固,可以久长。

方勇先生批评说:释智匠张冠李戴,谓“齐湣王……遣使赍金百镒以聘相位,周不就”,并以小说家的手法凭空杜撰了所谓庄周“引声歌曰”的一段唱词,所以根本不足为据,后世也从来没有附和他的人。

他随后还撰写了《庄学溯源》《再论庄子与齐文化》等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强调,但实际上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方勇先生此说完全缺乏根据,他不知道释智匠并不是首倡庄子是齐人的。

现在因为有了互联网,查阅资料方便多了,发现释智匠只是录入者,而且没有注明版权。原来首倡庄子是齐人的,并不是释智匠,而是离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最近的东汉蔡邕(133年-192年),他在《琴操》下里直接点明:

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湣王好为兵事,习用干戈,庄周儒士,不合于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于山岳。后有达庄周于湣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后。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但欲全身远害耳。”于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复引声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噏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守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直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固回,可以久长。”

此词被编入蔡邕的《琴操碣石调幽兰》,《诗纪》改为《引声歌》,后来收入各种版本的汉乐府诗集、《汉诗》、《太平御览》(引《古今乐录》)、《文选注》、《续修四库全书》、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历史上没有说蔡邕的词是伪作的。个别录入的古籍把《引声歌》误注为魏晋无名氏作品。

蔡邕是河南人,他没有采用庄子是河南人说,而是肯定庄子是齐人。交往的君王是齐湣王。他的这种权威说法,被后人认同。

因为蔡邕的学术地位很高,而且是东汉时期最有名的庄子研究专家,《庄周独处吟》曲由于蔡邕的推介,流传极广。可惜很多治庄专家还没有发现蔡邕的这篇名作。

有学者根据《汉书·地理志》和王国维的《观堂集林·说亳》,认为“蒙”,就是后来的“北亳”,位于今商丘以北的曹县、定陶一带。这也印证了庄子是齐人的结论。1995年山东东明召开庄子研讨会,重新确定了庄子是山东人的真实历史。山东大学董治安教授一言九鼎:庄子的出生地就是东明。

庄子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庄子在有一段时间不被认可,有人说庄子是滑头哲学,是阿Q主义。但庄子对历史上的一些伟人的影响极大,是确信无疑的。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很多人对庄子是赞美有加的。很早就有庄子是大儒的说法,有人根据历史线索,说庄子是颜回的学生。

韩愈自述所读书不过数种,其中就有《庄子》,柳宗元也是如此。陆游也笃好庄周。唐皇帝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其书为《南华真经》。

《庄子》和佛教般若学、禅学关系密切,被佛教著作所看重。明代刘基、宋濂都是庄子的粉丝,宋濂誉庄子为“旷达之儒”,赞其“以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为文。冯梦龙《警世通言》里面有一篇《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作为小说类题材对庄子有点大不敬,但也说明庄子的影响,儒释道三教都重视庄子的思想资源。

明末清初金圣叹盛赞《离骚》《庄子》《史记》,称这些书为才子书。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信说: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韩愈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他对于亲属读书,赞赏他们读《庄子》,“观看《庄子》并《史记》,甚善!”胡适的学生傅斯年非常重视《庄子》,抗战期间物价昂贵,宋本《庄子》要用金条来计算,傅斯年居然用金条买《庄子》给王叔珉研究之用,用完后锁在保险柜里。

既然确定庄子是山东人,就应该赶快把庄子请回家,不能再让庄子居无定所,一会儿在河南,一会儿在安徽,应该稳稳实实地把庄子的家安在山东。有关庄子的遗迹,原来有的,现在进一步修葺;没有的,应该新建。现在山东省要建设文化大省,把庄子请回山东,就可以真正形成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格局,东有胶东半岛:芝罘、蓬莱仙岛,青岛;中有潍坊,淄博的稷下学宫百家之学,济南的扁鹊、邹衍、李清照、辛弃疾;南有曲阜的孔子、邹县的孟子、滕州的墨子,东明的庄子,兰陵的荀子;北有惠民的孙武,滨州的杜受田……这些文化资源会对山东省的思想界促进创造性思维作出贡献,提高山东人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