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社会与法 > 正文

小学生领免费道具被坑 给孩子的手机避免绑定主卡

2021-12-31 11:35:47    来源:北京晚报    

免费送游戏道具、帮助解锁“防沉迷限制”、打造人气“网红”……如今,一些网络骗子开始将违法犯罪的触角伸向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的孩子被骗被坑的案例,有增长趋势。

小学生领免费道具被坑

有一天,小学生罗骁上完网课后鼓捣平板电脑时,下载了一款游戏,登录玩耍了起来。其间,有人搭讪添加罗骁为好友,并表示可以“免费帮忙代领游戏稀有道具”。罗骁很开心。而后,对方要求罗骁发一个手机号码过去,以便帮忙给其注册,“你要把收到的验证码给我”。少不更事的罗骁憧憬道具心切,不加多想便拿过妈妈手机,把验证码给了对方。不一会儿,罗骁妈妈发现自己手机话费被划走了近400元。而屏幕那边,对方还在询问罗骁“有没有领到道具,可以再发一次验证码过来……”

9岁女孩佳佳则是因为轻信他人可以帮忙“涨粉”,而成为“共享屏幕诈骗”的受害者。上个月,佳佳在QQ上加入了一个“涨粉群”。该群群主表示,可以帮她在小红书涨1000个粉丝。佳佳心动了。而后,群主开始引导佳佳下载某会议软件,诱导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并扫描一个二维码……“一下子就被骗去1900元,骗子太可恨了!”佳佳妈妈表示,孩子被骗当天,自己就去报了警。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犯罪4822人。

游戏、短视频等陷阱多

媒体调查显示,网络游戏诈骗是未成年人容易掉入的陷阱之一。类似“免费送‘皮肤’”“免费领装备”“一元钱买道具”等诱饵,已经并不新鲜。近期,有不法分子开始以“解除‘防沉迷限制’”“解除游戏账号异常”等借口来欺骗未成年人。

“那天玩游戏,一个组队的人问我多大了,在家里还是在外面……”8岁的小学生开开说,一开始自己以为只是正常的聊天。但后来对方听说自己是小学生时,便表示可以帮助解除“防沉迷”,只是要准备一部手机接收发来的数字。好在妈妈及时发现并收缴手机,才避免了被骗。

除了网络游戏诈骗外,风险也发生在短视频软件、QQ群、微信群等渠道。在这些渠道,未成年人所使用账号的头像、年龄、性别等资料,往往会被轻易展示。甚至,在与陌生网友聊天交流的过程中,未成年人也极易被“套话”透露出自己的信息。而这样的现实,无疑给了不法分子“定点施骗”的机会。“现在有很多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是通过软件的私信或聊天功能实现的。比如在短视频软件、社交软件、游戏软件之中交谈搭讪,通过聊天骗取未成年人信任,再引到第三方平台诈骗。”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给孩子的手机避免绑定主卡

“对于未成年人,我们通常强调要防止沉迷游戏、防有害信息,但网络电信诈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孩子的问题。”朱巍说,未成年人容易在网络上被骗,既有未成年人普遍熟悉网络功能操作,但社会经验不足、网络安全素养低的因素,也有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平台落实不够、家长教育欠缺等因素。

朱巍认为,很多未成年人在网络被骗,与使用的手机绑定了银行账号有很大关系。对于社交、游戏软件中的私信功能,监护人也要多留意。朱巍建议家长,可以在手机中保留一定的零钱,但要留意手机的设置。给孩子的手机,要注意避免绑定银行卡主卡、避免设置免密支付等功能。

上一篇:醉酒开车上路技术“崩塌” 刹不住车酿成追尾事故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