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资讯 > 正文

中电联预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6%左右 供需紧平衡-天天微速讯

2023-03-30 13:11:0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近日在京举办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随着后疫情时期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回升向好,全社会电力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9.15万亿千瓦时,一季度增速将超过3%,全年增速在6%左右。


(相关资料图)

据其介绍,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2022年,面对煤价持续高位、极端天气多发等现实挑战,我国电力行业全力以赴保发电、保供热,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由于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今年电力安全保障任务仍然艰巨。

“随着各行业电气化进程加快,非传统电力负荷快速发展,波动性和敏感性增强。”杨昆介绍称,随着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未能形成电力供应的可靠替代,电力供应安全形势严峻。预计2023年新能源装机将超过9亿千瓦、占比超过30%,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电源占比大幅增加,沙戈荒等新能源基地加快开发,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缺乏统筹,电力系统运行支撑性电源占比相应降低、调峰资源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调节压力明显增大。

他还分析称,从系统外部看,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因更加多维。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干扰日益增加,电力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日渐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发用电实时平衡的特征,新型电力系统的一系列变化使得电力平衡保障难度、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同步加大,不少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前沿技术亟待突破。

杨昆建言科学统筹安全与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同时,“立足国情,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强燃料储备,科学确定并优化调整煤电规模和布局。完善电力供需预测预警机制,加快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居民和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持续优化电网配置电力资源能力。”同时,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在会上表示,端牢能源饭碗,要靠绿色转型。

钱智民认为,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资源具有资源无限、开发难度低、对环境友好等显著特征,新能源的可开发能力提升将能源的资源属性转变成技术属性,新能源成为各国争夺能源转型的制高点。“我国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有显著优势。同时,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具备打造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案、推动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史连军提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面临“供需形势”和“新能源消纳形势”两个拐点。随着“双碳”目标落实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力系统特征发生重大、根本性变化,电力市场设计也需要适应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供给结构、电网形态、市场主体、平衡模式和成本特性五方面。具体而言,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高,常规电源保电力供应,新能源调电量结构的生产结构正在形成。与此同时,新能源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的特性逐步显现。

“目前,我国正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提振市场信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些措施将带来积极结果。”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在会上全面系统分析我国近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有利条件时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强分别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应的货币政策和2023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均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乐观。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

上一篇:卓创资讯:国际原油震荡明显 成品油或遇年内首次“二连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