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正文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头豹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昕博士发表中国未来五十年产业趋势洞察

2021-12-07 13:37:57    来源:财讯网    
12月7日,由天风研究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头豹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百泽中国”展望2022年度策略会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盛大举行。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头豹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昕博士受邀出席大会并在主论坛进行主题发言:“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未来五十年产业趋势洞察”。

据悉,本次活动主论坛顶级大咖云集,由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开幕致辞,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先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先生、深圳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半导体制造研究院院长王序进院士、天风证券特邀经济学家刘煜辉博士、天风研究所副所长、资产配置策略首席分析师徐彪先生、时代伯乐董事长蒋国云先生等多名重磅专家及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展望2022及更远未来的深度洞察和智慧研判,展现了一场顶级思维盛宴。

据王昕博士介绍,2021年是伟大的一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社会的发展从科教文卫到衣食住行到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建国初期仅有1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建立空间站以及登陆火星,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各阶层劳动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历史发展成就。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率从2.3%增长至17%,且有望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实现了领先全球的领跑复苏和高增长。

日,刘鹤副总理在《人民日报》中撰文提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因此,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主题,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贯穿到经济、民生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会上,王昕博士从行业视角的维度解读中国消费、医疗、人工智能、制造业和碳中和这五大核心产业未来50年期间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消费领域

首先是经济方面,王昕博士表示,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的消费增长总体上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且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迄今为止,中国尚有约一半的人没用上普通抽水马桶,10亿人没坐过飞机,这些真实的数字意味着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收入既是中国市场活力增长的强大势能,也是巨大优势。

日公布的数据看,中国消费市场韧持续显现。2021年10月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54亿元人民,约6,321亿美元,而美国同期为6,382亿美元,中美两国零售业规模几乎持。中国零售消费市场规模正处于20年以来的高度发展点,2001年到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100多倍,而美国只增长了1倍多,中国正以十倍的速度赶超美国。

王昕博士指出,从收入分配结构来看,中国消费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消费水,促使未来中国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变,提高居民收入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日前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则是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当前,中国高、低收入群体间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收入分配结构距“橄榄型”仍有距离。在共同富裕和 2035 年远景规划的背景下,作为消费的主力军,中等收入群体未来将通过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带动消费提振,助力中国完成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昕博士介绍道:“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宏观经济变化背景下消费市场的机会或许就藏在老年人群体中。中国老龄化问题已日益突显,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有关老年服务和产品的相关行业将成为重点消费市场。”

现阶段,“银发一族”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2016至2021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以25.6%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到207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预计将超过4亿,该群体的潜在市场将达到35万亿元。伴随着中国养老产业的不断完善,在国家政策利好和企业加码布局背景下,“银发经济”万亿级蓝海市场未来可期。

医疗领域

王昕博士继续介绍道:“接下来,再看民生方面,谈到民生,不得不说到医疗健康,医疗健康既关乎到民生福祉,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活跃产业。”

回顾过往,新中国成立72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已取得历史成就。从国际上衡量居民健康的三个主要指标看,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目前的77岁;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由1949年的10万分之1,500、千分之200分别降至2020年的10万分之16.9和千分之5.4,中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均水,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立足于当下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随着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

王昕博士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卫生费用实现稳步增长,在深化医疗改革中稳步提高卫生总费用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提升药品可及和用药公

“如最冲上热搜的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医保谈判代表经过前后8轮谈判将原本报价每瓶5万多元的罕见病药物以每瓶3万多元成交,坚持‘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王昕博士说道。

2021年中国步入“十四五” 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将确保人民健康作为国家首要任务,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环境利好、行业结构不断升级,预计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强国。

展望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将持续活跃,中国有望位于医疗实力强国前列。过去1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增长率达到24.6%。中国医疗健康的惠普程度将继续提升,全面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康养服务、运动康复、辅助生殖、中医药现代化等具有预防概念及国家特色的产业赛道将迎来战略机遇,共同推动医疗场景丰富与多元化。

王昕博士指出,未来50年,中国医疗实力继续完善及突破,步入医疗实力前20名国家的队列,赶超美国并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医疗实力大国。

中国医疗产业第一个强实力体现在医疗创新方面。2021年11月CDE颁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贯彻落实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并且鼓励临床研发价值。2020年,中国细胞治疗研发管线数量已经达498项,领先其他国家地区一个数量级,其中2019-2020年增速达40%,已超过美国的30.7%,预计至2030年中国研发管线的增幅可达376%。

王昕博士介绍道:“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政策、人才与资金的利好正在加速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机构,未来50年,整个社会将形成真正的尊重科研价值的氛围,并持续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医疗产业第二个强实力,则体现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18年香港交易推行上市改革以来,香港交易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的首选上市地,香港市场各方面不断发展,表现日益成熟。各种新兴健康医疗子行业特别是智慧医疗行业正在兴起,香港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行业顾问作为企业香港上市的重要服务机构之一,在医疗这类具有高技术门槛的行业,更是企业顺利上市、成功融资的重要砝码。

王昕博士表示,沙利文作为行业顾问,2014-2021年蝉联港股IPO市场行业研究顾问市场份额第一名的领导地位,在医疗领域的前期投资、后期上市均有深度参与,是医疗企业赴港上市的不二选择。沙利文、头豹会坚定不移紧跟国家步伐,长期立足中国、扎根中国,深耕全球资本市场及企业咨询服务,以专业知识为经济、产业、行业、国家赋能。

人工智能领域

创新不仅体现在医疗、还体现在科技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强大驱动引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态势。

据王昕博士介绍,1978至2020年,人工智能成为中国能够与世界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赛道,中国的AI产业引导者从衣食住行多个维度推进智慧技术与民生产业的融合。2070年,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智慧城市集群,用AI技术赋能动态城市系统,解放人类生产力。

王昕博士表示2021年,在政务、金融、电信三大产业,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均达到30%以上。今年,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占到了全球AI机构数量的15%,仅仅靠这些企业,中国获得了全球将50%的AI产业投资

同时,从中国企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像华为、中兴、中芯国际这样的优秀科技企业,已经在加紧布局多项我国当前发展被“卡脖子”的赛道,在AI 芯片领域有华为海思、复旦微电子这样的优秀品牌。

虽然相比美国,中国人工智能布局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国产化进程的推进,中国AI产业的产能在10年得到了高度释放,增长潜力反超美国。207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能将提升6倍以上,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远超美国。

王昕博士进一步讲道:“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以类脑芯片为代表的相关技术将是中国智慧产业最佳的投资赛道。预计2070年中国类脑芯片渗透率将高达70%,而美国渗透率不足33%,中国智慧城市集群将为类脑芯片提供更多应用场景。数据库、通信网络以及云计算的升级换代也将加速推动智慧产业整体的建成。  ”

制造业领域

接下来,王昕博士谈道:“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科技的发展正为社会生产提供核心驱动力,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正处于创新升级的重要关头。”

王昕博士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中国制造业类别全球最为完整,并深度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快速增长的第二产业如何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智能制造的重要凸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时代愿景下,智能制造持续赋能中国工业。中国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占全球不足1%增长至2020年的24.1%,连续11年保持全球首位,工业体系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级都取得瞩目的成就。

以汽车为例,2021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54.2万辆,是美国的5.2倍,10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6.4%,而美国仅为5.2%,因此,从新能源汽车制造角度来看,中国智能制造的水及绿色制造实践已领先于美国。

王昕博士表示:“在智能制造转型方面,中国工业在智能制造转型上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但各细分行业在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分化严重,智能制造水差异显著。头豹研究院通过线下线上调研千余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制造智能化水、转型意愿以及是否符合中国2025规划的要求等多项维度,得到以下四大最具价值的投资赛道:钢铁、石油、天然气和生物医药,未来可以多多留意相关行业。”

在王昕博士看来,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在工业化步伐加快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塑造绿色制造业已成为趋势。上周五(12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中国绿色制造在钢铁去产能以及推广绿色工厂建设等五大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

据王昕博士介绍,“绿色”和“清洁”将是工业领域的重点关键词。中国工业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步伐以及能源资源利用率将在2025年迎来良好发展,单位工业增长值的碳排放强度将降低18%,污染物排放强度将降低10%,整体绿色环保产业规模在2070年有望超过80万亿元人民,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代表的工业领域将率先实现碳达峰,为中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

碳中和领域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王昕博士指出,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是避免全球气候出现灾难变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与各国一道采取具体行动保护人类唯一家园的必然选择。

在王昕博士看来,首先,中国实现“双碳”时间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更为艰巨。到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60年,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美国在2007年实现碳达峰,由碳达峰过渡至碳中和的时间长达43年;相比于美国,中国承诺仅用30年的时间完成这一任务,彰显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有义务、有决心站上世界的舞台并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昕博士同时表示,“双碳”也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未来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质量更佳。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提效、进行碳捕捉与储存等方式推动碳中和实现。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是碳中和顶层设计中关键环节,这直接催生出众多新兴产业与投资赛道,如光伏发电、水力发电、氢能发电等。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将快速发展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挥水电的基础保障作用,减少对火电的依赖。预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从当前的41%,到2060年上升至88%,到2070年,火电将基本退出市场,将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主导地位。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全人类有何重要的意义?”王昕博士解答道:“全球均气温每升高1℃,海面可能会上升2米,这会导致巴厘岛、马尔代夫这类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的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如果全球均气温上升2℃,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消失,接墨西哥国土面积的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将变得极度紧张,不计其数的生命将深受其害。”

王昕博士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在2060年之前完成碳中和的目标,这将使《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增长不超过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调低0.2至0.3摄氏度,并将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演讲接尾声,王昕博士总结道:“通过前面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形势变化之快,许多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质变。在可预计的将来,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基建能力仍将大幅跃升。”

王昕博士进一步展望中国未来50年的发展,他表示,在经济方面,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GDP在2030年达到13.9万元,50年后将达到54.9万元。

在科技方面,2017年中国发表论文篇数已超过美国登顶全球首位,50年后预计将在研发支出、论文发表、专利授予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全面赶超美国。

在基建方面,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远超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高铁里程甚至比全世界其它国家加起来都要多。未来中国的基建需求仍将保持高位,持续助力民生,释放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

演讲的最后,王昕博士介绍道,回顾过往,2021年可谓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的开局之年。

王昕博士满怀信心地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望伟大复兴前景。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我们对中国发展抱有充足信心,我们坚信并支持中国经济的原生力量,坚持研究驱动,坚持重仓中国,这是时与势的选择,既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1年正值沙利文公司成立60周年,作为全球及中国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沙利文始终看好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聚发展促创新,湾区经济论坛圆满落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