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 正文

伙伴医生郝信星:把温度传递给患者,祛除“看病难”痼疾

2021-12-30 11:53:59    来源:财讯网    

“但愿人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每一个医疗从业者都抱有这种朴素的愿望。创业者郝信星的做法,更希望为医疗供给体系赋能,提质增效,让病者有所医。

郝信星曾任民生银行高管。因为屡被委任急难险重任务,被称为“救火队长”。2016年离职后,创立伙伴医生,聚焦互联网医疗创业。

成立五年来,伙伴医生以提升国民健康及生命质量为己任,围绕私人医生、企业健康管理,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努力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把温度传递给每一个患者。

长远赛道,与客户建立“过命”信任

创办伙伴医生的想法,来自郝信星对互联网医疗赛道的深刻洞察。2016年,郝信星创立信益资本,投身创业投资行业,将目前投向了医疗领域。

互联网医疗最核心的是医疗资源。当时市面上的医疗台,大部分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医生。但刚毕业的医生由于经验不足,解决不了医疗准确的问题,误诊率较高。而且多以卖商品或卖药为主,对患者就医帮助不大,互联网医疗痛点仍在。

国家政策的鼓励,给医疗创业者注入一剂强心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之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保障,社会办医迎来新的高潮。医生通过多点执业,增加劳动时长,老百姓自然是直接受益者。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更加凸显。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治未病”理念和日常健康管理,被更多人接受。因此,郝信星判断,医疗健康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上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为行业变革提供了可能。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郝信星决定扎根这个长远的赛道,孵化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医疗台,伙伴医生由此诞生。

伙伴医生创立伊始,就面临商业模式的考量,经历了一个试错的过程。当时的行业巨头,通过烧钱补贴,以巨额亏损为代价,抢占市场流量,却普遍没有实现盈利。伙伴医生尝试付出小规模成本,每周能新增数千个客户,但转化率并不理想,对公司业务没有实质的帮助。

试错后,伙伴医生放弃了烧钱引流的思路。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以企业健康管理和中高端的个人健康管理为切入点,搭建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台。

在郝信星看来,企业的健康医疗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可以降低总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吸引优秀员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等显著效应,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伙伴医生的商业模式由此定型。通过与企业合作,服务中高管和基层员工,实现从To B到To C的转换。如此既能快速实现盈利,客户关系也更有粘。“我们先把自己变成一个能赚钱的企业,然后再把变成一个值钱的企业。”郝信星表示。

郝信星借用自己在金融系统的资源,轻松打开了金融市场,目前有不少大型金融机构都成为伙伴医生的忠实客户。打造完标杆客户,再通过直销团队的努力,客户群体正在不断扩大。

凭借出色的效率和精准度,伙伴医生获得了诸多大客户的信赖。有一家百强企业,中高管和上下游客户,都在伙伴医生做健康管理。企业创始人患癌后,为了治病准备了数亿现金。伙伴医生为他安排了境内外十几位专家,反复会诊。通过境内外联动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最终成功治愈,总费用才花了100多万。基于这种“过命”的信任,该企业的集团化服务,以及上下游客户的健康管理,正在逐步交付给伙伴医生。

成立六年,持续充实“武器库”

在郝信星看来,医疗赛道的延展很强,向上向下都有广阔的空间。但同样也是最需要沉淀的行业之一。企业服务和中高端的个人服务,比拼的就是资源整合能力。所以在创业的前几年,伙伴医生一直在积累医疗资源、经验和数据,扎实搭建系统,储备资源,充实“武器库”。

医疗是相对严肃的事情,只有一批严谨的医生,才能负起对病人的责任。2016年,伙伴医生创立后不久,就联合联合环球时报、生命时报,共同举办了“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郝信星作为荣耀医者组委会秘书长,在活动发起、组织,评委邀请、沟通,规则、奖项设置,系统搭建、运营等全流程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六年来,活动共评选出600多位荣耀医者,他们有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有三甲医院的专家名医,也有偏远地区卫生室的村医。既有外科圣手,也有中医大家。无论何种身份,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医者,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最佳诠释。

在活动过程中,伙伴医生对医院和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籍此将国内医院的各个强项科室打通,并与很多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实现了数据打通共享。这样既避免了在不擅长的领域重复开发,也积累了各个领域的优秀医生资源,搭建起数量多、专业强的私人医生团队,夯实了深度医疗服务能力。

私人医生是伙伴医生台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私人医生不是一个医生的概念,而是一个团队,一套服务流程。一般由一名助理顾问和一位医生医生组成。医生会根据客户健康状况灵活分配,可能是全科或大内科医生,或重症治疗医生,也可能是中医,都来自三甲医院。医生背后,还有一个运营及技术支撑中台团队。每个私人医生团队,可服务8-10位客户。

在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的同时,伙伴医生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广泛调研搜集海外医疗资源。例如日本的预防医学,美国的重症治疗。每个医院的特色也不同,如日本神原纪念医院在心血管方面比较权威,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医院对癌症治疗更加专业。

疫情发生前,郝信星带领国际医疗部团队,赴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外医院考察,走遍了世界各地。也通过海外医疗代理,与部分医院合作签约。目前,伙伴医生已整合超全球55万名线上问诊医生,1000位知名专家,与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家医院达成合作,夯实了服务中高端市场的能力。

国内、国外医疗资源打通后,伙伴医生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了相对完整的闭环。曾有一位客户体检时确诊了胃癌晚期,在日本进行手术后,在国内又进行了后续治疗,最终成功康复。

作为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伙伴医生希望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做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追求商业和社会价值共赢。郝信星认为,盈利能让一家企业活着,但责任才是保持企业鲜活生命力的水之源头。

“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这是终南山院士,给一位少年回信中的寄语。郝信星不是医生,却有仁心。通过整合资本、技术、数据等各元素,为破解医疗资源低效使用问题而努力,祛除“看病难”顽瘴痼疾。他既希望将伙伴医生打造成一个好医生汇集和成长的台,也希望把温度传递给每一个患者,践行一家医疗创业公司的担当和使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伙伴医生:搭建健康桥梁,助力健康中国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