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4月28日,在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电气技术工人王京京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今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他继2021年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近日,记者来到青特集团,走进王京京工作的车间,了解80后的他从一名农村娃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资料图】
35岁的全国劳动奖章获得者
4月25日,记者来到青特时,王京京正在车间抢抓维修,“这几天太忙了,今天光接待媒体就接待了三波,幸亏这两天工作提前安排了,要不然今晚又要加班了。”对于王京京来说,今日事今日毕是他一直秉承的原则。
王京京1988年出生,35岁的他已经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环,无疑让他成为媒体的宠儿。“有点受宠若惊。”腼腆的王京京面对记者提问还时常脸红害羞,尽管如此,但工作中的他却拥有雷厉风行的另一面。
目前,王京京负责青特集团下属16个分公司、约3800台电气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带领团队50余人。每天行走在偌大的园区内,穿梭于各个工厂之间,确保电气设备平稳运行。
在园区内行走,王京京不时与迎面而来的工友打着招呼,一声“嗨”、一个点头,就像老朋友间的问候,已经工作11年的王京京与集团内的所有人都已熟识。
当天,王京京带记者来到众力公司装配车间,这里主要负责车桥装配和生产,里面的设备主要是数控机床、自动流水加工线、机器人等。王京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设备日常维护检修、机器人程序调试工作。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首先找的就是王京京团队。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排查工作。”王京京说这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
“比如这台设备,前不久刚出现问题,看似问题很大,但我们花了不到一小时就解决。”指着一台设备王京京对记者说,这是一台进口数控设备,在安装之后出现报警,工人们惊慌失措,立马找到王京京,来到现场后王京京看到屏幕上显示专业英文代码,“看着问题很复杂,都是英文简写注释。”王京京就根据代码对电气件进行排查,没问题之后,又排查了程序,最后进一步锁定范围,再排查相应的控制回路单元,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报警原因,解决了问题。
“设备故障里牵扯的内容非常多,有时报警并不一定就是它实际的故障原因,有可能是别的问题引发的故障,这样的问题最棘手。”王京京说。
就拿这个车间里的英国汤姆森摩擦焊设备来说,此前也出现过故障,经过排查后,发现是系统数据丢失,当时为了做系统数据和辅助软件,王京京和团队一共做了三天。“有时设备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就对我们电气维修工人提出极高的要求。”王京京说。
是的,现在王京京已经不单单是一名普通电工,而可以说是一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电气工程师。
王京京在车间调试电气设备。
一年借书50本钻研电气知识
王京京出生于平度农村,父母常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傍身。在父母的影响下,王京京也立下了“进企业学艺,进工厂学技,争当工匠能手”的目标。
2012年从青岛科技大学技术专修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王京京进入青特集团,从事最简单的电力维修工作。
工作虽简单,但他却遇到了一道难关——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刚当学徒时,设备和电器件的名称我都对不上号,所以在跟着师傅学习时很吃力,很难理解透他们在说什么。”此时的王京京内心焦急,“当时我给自己定下了职业生涯第一个目标,就是熟练掌握设备的原理知识。”王京京说。
除自己购买专业书籍外,王京京还办了一张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的临时借阅卡,每天下班后带着白天遇到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为了能在图书馆多待一会儿,王京京还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本上的知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验证、实践。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请教老师傅。这一年,王京京读了50多本与专业相关的书。
面对好学上进的王京京,老师傅们也很乐意向他传授经验。很快,王京京就弄清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连锁关系,掌握了进口设备及自动化产线的原理知识和维修技巧。
这一年是王京京突飞猛进的一年,一年之后,他开始自己带项目。
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精神让王京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2015年,在进入青特第三年,王京京成为了电气设备主管,负责整个集团的电气设备技术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王京京开始做了一项集团从未有人做过、但解了集团燃眉之急的工作。
在此之前,集团不会要求电工做高技能的设备维修工作,大部分情况是出了问题找厂家售后工程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但维修周期长,而且维修费用高,“我就想这些问题我们自己做行不行。”王京京说。
所以,在王京京做电气设备主管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把整个集团公司的数控类设备的控制程序进行备份,并对程序控制代码进行优化,这对于电工出身的他来说并非易事。“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为电气件都有使用寿命,一旦电池没电,就可能导致程序丢失。”
最后,王京京花了2个月时间,将公司的八种PLC、涵盖300多台设备都进行了技术备份,这项工作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王京京说。
之后,王京京又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数控系统及自动流水线改造、设备数据管理平台和电力软硬件设备数据库搭建、进口机器人维修等技改攻关项目,使生产线效率提升20%,电力设备管理使用效率提升30%,每年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330余万元。
王京京势如破竹的工作势头得到领导的青睐,在2015年底他被评为青特集团先进工作者,这是他工作后的第一个奖。从此之后,王京京就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
先后获得青岛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技能大赛第一名、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先后荣获青岛大工匠、青岛市“振超技能大奖”、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王京京在车间调试电气设备。
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工作内容的陡增、获得荣誉的增多,起初让年轻的王京京“有些头疼”。“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王京京说,但他始终记得父母对他的教诲,“父母常说笨鸟先飞,我可能学得比较慢,但我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一件事无论大小,要做就要做好。”王京京说,一件简单的事在别人看来平凡,但他要把它做到不平凡。
慢慢地,王京京适应了身上的重任和责任。
2020年,他领衔成立了“王京京工匠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他组织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创新攻关,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革新,积极协助车间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成效。先后获得授权国家专利62项,带动职工提出创新议案100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1800余万元。
近年来,各级工会为技术工人搭建了许多切磋技艺、提升技能的平台,王京京获得了多项大奖和奖金,并得到了公司10万元奖金以及每月的2000元岗位技能补贴。
“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车间墙上的标语也成了王京京的真实写照,他用担当作为、勤奋创新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生活。
现在王京京的自我定位还是产业工人,“虽然做了管理,但我们和车间不脱节,我来自于车间一线,始终是生产一线的一份子。”现在在车间工作到晚上10点多依然是王京京的常态。
“今后依然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并不断学习,电气行业发展非常快,需要长期学习。”王京京说,接下来要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劲头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好产业工人的力量。
王京京在车间调试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