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午后,走进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状元村,一派热闹景象映入眼帘——荷塘边、青石巷、屋檐下……处处可见立起的画板、支起的小马扎,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学子手持画笔,将眼前的如画美景定格于纸面。
正在写生的学生。
(相关资料图)
“我来这儿5天了,每天都在抓紧时间写生创作。”广州市高三学生曾严富对着眼前的状元楼细细勾勒,画纸上飞檐翘角的轮廓已颇具韵味,“这里的美得像一幅会呼吸的水墨画,在广州都市里完全见不到,照片更无法传达。青砖黛瓦的深浅、石阶青苔的细节……我觉得自己的画功能得到很好的磨炼。”
正在写生的学生。
近年来,富川秀水状元村频频出圈,这里自古崇文重教,历史上曾走出1名状元、26名进士,现存5万平米古建群,古戏台、门楼、祠堂等700余栋明清建筑与群山相映成趣,成为画家、高校教师、美术学生艺术创作的热门目的地。“写生经济”的持续走热,正让这座千年古村将美景“变现”,在画笔的描绘下焕发新生。
秀水状元村入口。
古村小巷里,来自佛山市的周筱苑老师和同学们围坐一堂,互相鉴赏画作、交流技艺。“这里的建筑和山水浑然一体,既考验构图能力,又对明暗处理有很高要求,特别契合艺考风景写生的评分标准。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画室每年都要带学生来秀水状元村集训。”周筱苑指着画纸上的古村轮廓说。
古村内,学生们正在进行写生创作。
艺术创作的热潮,正悄然转化为蓬勃的经济动能。依托“状元文化”底蕴与潇贺古道沿线的山水人文资源,富川秀水民族艺术写生基地于2024年3月投入运营,配套建设可容纳1000人的宿舍,成为周边省份美术学生的写生“理想港湾”。
“仅这个暑期,我们就接待了大约4000名学生,人均消费千元。平日里也有不少艺术家到来,基地的月均接待量约3000人次,写生产业规模正持续扩大。”富川秀水民族艺术写生基地负责人余一甲介绍,目前他们正在规划开发配套服务项目,推动打造“艺术+文旅”融合产业链,把写生经济做成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样板。
俯瞰写生基地。
添了产业,富了乡亲。写生相关产业的落地,正拉动村里民宿、餐饮、土特产销售等业态快速兴起。
临近饭点,村民李春凤的小摊上前已人头攒动,热气蒸腾的麻辣烫、清凉解暑的西瓜椰奶,成为学生、游客的热门补给。她一边给顾客递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这两个月,我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备食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0多份,平均每天的利润有三四百元。”
80岁的胡彩英奶奶看着满村的年轻面孔笑说:“从前,年轻人都要出去打工,村里冷冷清清,没点人气。现在这么多学生来画画,好多人回村开起了民宿、小店,生活越过越红火,不用再往外跑了!”
据统计,2024年以来,富川秀水村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1000多所院校的师生超6万人次,创造收益约1.8亿元,“写生经济”正为当地持续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