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即将满2周年 为骑行“加油”沿线增设补给设施

2021-05-20 15:19:27    来源:北京日报    

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即将满2周年。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两年来,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量已超过318万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之间,每人次平均骑行距离为3.8公里,培育了一大批“通勤铁粉”,也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好选择。根据骑行者交通方式转移情况测算,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贡献超过800吨的减排量。

自行车出行较小汽车出行

每人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的交通方式,采用自行车出行,较小汽车出行每人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出行结构的转变对于“碳中和”十分重要,若1名小汽车使用者转移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1吨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

2019年5月31日,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东起昌平回龙观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西至上地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长6.5公里,设置上下两条车道和一条潮汐车道,共有17个出入口、3部无障碍直升电梯、7部自行车助力系统,1处服务区。2020年7月,自行车专用路西延至上地地区,为后厂村路缓堵。今年,将推进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和南展工程的建设。

通勤+锻炼 晚高峰持续至21时

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后,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自行车出行成为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之间性价比最高的通勤方式。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自行车专用路工作日骑行量呈现典型的“双驼峰”曲线,其中早高峰时间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为18:00-21:00,早晚高峰小时骑行量占全日总骑行量的65%左右;同时骑行呈现明显的潮汐性,早高峰以回龙观至上地方向为主(居住地到工作地),晚高峰反之。骑行早晚高峰时段与通勤时段一致,骑行方向与通勤方向一致,说明自行车专用路服务了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之间的通勤者。经过长期监测发现,自行车专用路已经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约1500人左右。

自行车专用路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新场所。监测数据显示,工作日晚高峰较早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能持续两至三个小时。由于自行车专用路夜间灯光宜人,骑行安全,环境舒适,周边部分居民选择在自行车专用路骑行休闲健身。

目前,自行车专用路平均骑行时间在19分钟左右,如每天采用自行车专用路通勤,往返骑行时间接近40分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成年人每日基本运动量,即每天20分钟的快步行走或者骑自行车。

根据《伦敦市长战略》测算,若市民每天至少步行或骑行20分钟,预计在未来25年内伦敦市可减少政府和个人用于医疗的开支达到17亿英镑,死亡率能降低20%-35%,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都有所下降。

为骑行“加油”沿线增设补给设施

2020年1月1日起,自行车专用路由市交通委移交昌平区管理。为把自行车专用路打造成为绿色文明出行示范,昌平区结合科技管理手段试点推进自行车专用路失信惩戒,新增人脸识别摄像头30处、双面显示大屏3处,将全线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全区雪亮工程平台,在宣传文明骑行案例的基础上适时曝光违章骑行行为,促进市民出行文明习惯养成。

按照道交法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考虑12岁以下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且骑行控制能力较差,自行车专用路设定特定封闭路段即自专路起点(文华路与同成街交叉口)至3-4出入口道路(约470米),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上午9-11时举办儿童骑行体验活动。

不少市民在服务区意见簿上反映,自专路缺少补给设施。昌平区积极对接引入智能货柜企业,已完成在服务区、自专路起点、终点设置自动售卖机,满足市民骑行补给需要。

为进一步提升自行车专用路辨识度,倡导绿色出行新风尚,昌平区在自专路起点位置设立了《健康之行》主题雕塑。雕塑运用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作为主体,寓意绿色出行形式成为城市的“良性”循环,抽象化“三原色”骑行人物运用象征了生活的多彩和世界美好。下一步,昌平区城管委将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细化标准要求,加大文明出行宣传引导,将自专路打造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样板工程。

上一篇:单身青年安家置业调研报告:超七成单身青年想买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