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山东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 推进了渔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2022-01-05 10:12:38    来源:中国食品报    

为充分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水利厅四部门结合山东实际,编制《山东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省大水面实现生态渔业覆盖率10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0亿元。

《规划》指出,山东省目前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渔业资源衰退压力仍然较大;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山东省大水面渔业产品以鲜活销售为主,增养殖品种同质化严重,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上下游产业链条不连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尚未构建起完整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生产方式与经营模式落后,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粗放式养殖、分散式捕捞为主,生产分散,新型渔业经营体系不完善,渔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科技支撑还有待加强,大水面生态渔业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多数从业者凭经验增养殖,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制约大水面渔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内陆水域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现实需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水面具有优美的水域生态环境,为渔业拓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赋予新动能提供了良好平台。山东大水面渔业发展历史悠久,诸多湖库利用优美的水域资源发展生态渔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文化、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推进了渔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了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是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发挥水域资源优势,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水产品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两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水产品是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保障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渔业具有比较效益高、增值潜力大等优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三农”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因地施策、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渔业发展现状,《规划》明确,全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按照“四区、两型、一链”进行布局,持续优化全省渔业生产结构。

“四区”中的鲁东低山丘陵大水面增养殖区,是全省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大型水体多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为首要功能;鲁中南山地丘陵大水面增养殖区,是名特优鱼类的重要产区和大水面渔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区域;鲁西南大水面增养殖区,是全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具有供水、航运、灌溉、旅游功能;鲁西北沿黄平原大水面增养殖区,具有供水、灌溉以及旅游功能。“两型”是指净水养护型和生态渔业型。前者范围内禁止一切设施性、投饵性、施肥性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后者范围内禁止开展无序的高强度渔业开发利用。“一链”即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链,实施水产品精深加工、多业态休闲渔业以及渔业品牌培育等重点工程,延长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规划》指出,未来山东将依托大水面丰富的资源优势、秀丽的环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完善生态观光、休闲垂钓、餐饮服务、文化体验、科普展示、康养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打造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水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化和信息化水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系统,构建完善的大水面生态渔业精深加工与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保障体系,创新水产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各种特色风味食品、绿色食品、个性化食品以及具备当地特色的旅游“伴手礼”产品等,鼓励水产加工业向功能食品等领域延伸,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升渔业产值,促进渔民增收。到2025年,新建或改造提升淡水渔业加工厂10处。

《规划》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由同级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发挥规划导向作用,协同研究、制定落实支持政策,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抓好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王佳仪)

上一篇:辽宁文化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丰富 “冰雪+温泉”休闲度假游成为热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