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2022年,北京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5819件,免除罚款约1.25亿元。记者3月20日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全面推广行政执法免罚慎罚制度,持续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2020年以来,北京市司法局在市人力社保、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等7个系统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和不予处罚清单制度形成可行经验的基础上,于2022年出台《关于全面推广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持续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已基本完成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编制和公布工作,以清单形式固化容错机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同时,北京市定期评估清单实施效果,调整不符合行政管理需求、不便于操作执行或引发争议的事项,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监管方式创新。深入推进“6+4”一体化监管改革,完善监管执法模式,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干扰市场主体最小化。
在日常工作中,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制定了一批专门适用于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配套文书,如守法诚信承诺书、合法经营承诺书、执法监察建议书等,在执法环节严格把握“轻微违法”“初次违法”等认定标准,规范执法程序,对于符合免罚慎罚条件和按期整改且经复查达标的,及时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并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纠正轻微违法,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巩固执法效果。对于拒不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违法情节严重、再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严格进行处罚。
据初步统计,北京市2022年在城建环保、经济调控、民生社会、专项管理和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共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5819件,免除罚款约计1.25亿元,实施免罚慎罚制度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