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热点 > 资讯 > 正文

【豆一专题】反向入榨需求与力挽狂澜?

2022-10-23 08:50:17    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国庆节后,供应端主要交易新豆增产和质量偏差两大逻辑,市场上利空情绪占据主导,国产大豆期现货价格一路下行。10月18日晚间起国储陆续公布大豆收购价,虽然高低蛋白收购价均高于市场价,一定程度稳定了市场,但市场仍以低蛋白大豆货源为主,国储收购量有限,采购主体以贸易商为主导,且市场预期丰产背景下高收购价或难维持。因而,储备收购价公布后豆一盘面仍一路走低至5600元/吨附近。


(资料图片)

然而,低蛋白大豆虽被贸易商“冷落”,但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受到压榨厂的青睐。多因素导致近期国内进口大豆到港节奏偏慢,压榨原料供应不足推动豆粕现货价格飙升,带动大豆榨利大幅改善,提振非转大豆压榨饲料粕的积极性。在供应基本已定的事实下,需求端对增量豆源的消耗情况在一定程度影响价格走势,低蛋白大豆持续流入压榨领域带来增产压力的缓解,但这作用究竟有多大?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结构,发现尽管短期低蛋白非转大豆流入压榨厂有助于提升国产大豆需求,但东北以外的地区因利润不足的问题较少使用其进行压榨,而黑龙江的压榨产能增量仅每月二三十万吨。若以12月进口大豆到港恢复作为转折点,2个月压榨量仅在50万吨左右,相较300万吨的供应增量相去甚远。在食品豆需求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压榨需求提升带来的支撑较为有限,叠加近期新季廉价俄豆进口带来的替代压力,恐难阻挡国产大豆价格的下行之势。

从“平分秋色”到“油弱食强”:国产非转大豆的需求变迁

大豆既可作为食品满足食用需求,也可作为油料满足压榨需求。作为食品,大豆内含优质植物蛋白,可满足人们日常蛋白需要;作为油料,大豆压榨产生豆粕和豆油,豆粕是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原料,豆油则主要用于食用。市场上流通的大豆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两周,非转基因大豆是豆一盘面交易标的,主要来自国产及少量进口,国内每年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的大豆大多为转基因大豆,对应盘面豆二。

2003年之前,我国尚未放开大豆进口,市场上也没有明显的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区分,国产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和食用,占比分别为55%和45%。但自2003年我国开始放开大豆进口后,国产大豆的压榨量受到大量廉价转基因大豆的挤占,份额不断下滑。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国产大豆需求经历了从压榨与食用“平分秋色”到“油弱食强”的大幅转变。

豆粕作为我国最广泛使用的蛋白饲料原料,由于并不直接涉及食用,我国对生产豆粕的大豆并不限制使用转基因。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为了保障口粮安全不得不放弃部分油料自主,而随经济水平提升居民对肉、蛋、奶需求的增长令饲料蛋白需求旺盛,这导致国产大豆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饲用需求。转基因大豆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廉,相较国产大豆具备显著的价格优势,这使得转基因大豆榨利远好于非转大豆榨利。因此自2003年后,压榨厂逐步开始使用价格便宜、货源充足的转基因大豆,国产大豆则渐渐退出压榨的舞台,转向传统食品和蛋白加工领域。由于饲料粕需求旺盛,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大豆最大的买家,21/22年度进口大豆达到9650万吨,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2.56%,进口量较2003年增长468.11%,年复合增长率达9.57%,形成了国内豆粕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大豆的局面。

国产大豆流入压榨提升需求,但或难阻挡下行之势

传统的食品生产和蛋白加工企业更多是劳动密集型,受近年来国内人口增速下滑以及环保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关闭,食用需求增长乏力。但由于国家规定食品及蛋白加工只能使用非转大豆,且大豆作为植物蛋白食品,具备弱刚需的消费属性,因此需求相对稳定。此外,受限于种植面积,国产大豆每年供应相对有限,供需两侧的作用使国产大豆价格运行较为平稳。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产大豆种植、收获受到一定影响,且受疫情及战争引发的全球供应链扰乱冲击,国产大豆价格一路上行,自今年年初以来维持高位震荡的态势。

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了双增长,预估产量增幅达300万吨左右。并且受今年天气影响,新豆质量普遍偏低,高蛋白(39.5及以上蛋白含量)货源稀缺,造成前期贸易商争相采购的局面。但随着新豆不断上量,增产和质量偏差的事实不断被市场交易,国产大豆价格自国庆节后出现显著下跌。期间,国储部分直属库陆续公布新豆收购价,无论高低蛋白大豆均给出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短暂稳定市场情绪。但我们在报告《豆一专题:收购价翻盘与利多出尽?》中指出,由于国储收购量有限,未来市场上低蛋白大豆占比大,且市场主体以贸易商为主,在终端消费需求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贸易商不会跟随国储抬价收购。国储高收购价或难维持,供应端仍受增产和质量偏差的双利空因素主导。

供应端持续弱势,需求端情况如何呢?据调研显示,新豆虽然整体蛋白含量偏低,其含油率却非常可观,甚至接近20%。这意味着低蛋白大豆尽管不被终端食品及加工企业接纳,但作压榨使用却非常合适。正当此时,美国密西西比河受连续干旱影响航运受阻,我国进口大豆到港节奏被打乱,预计10月到港仅400多万吨,11月到港预估也被调降至800万吨,豆粕现货价格的暴涨更进一步送上了助攻。12月前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仍不太理想,叠加USDA 10月报告确认美豆偏紧的平衡表,且近期人民币仍整体呈现贬值态势,这促使进口大豆成本及豆粕价格“居高不下”,带动国产大豆压榨需求提升。

若将低蛋白大豆定义为蛋白含量在34.5-38.5区间,根据部分贸易商设立的“阶梯式”采购价、大商所的质量升贴水规定以及当前国储给的收购价,可简单估算低蛋白大豆的现货均价约在5450-5650区间,与进口大豆的价差大幅缩窄,万得数据显示黑龙江地区国产大豆榨利已突破500元/吨。在成本和榨利的双重支持下,黑龙江地区甚至部分多年未开的压榨厂也开始购入国产低蛋白大豆用于压榨。在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增量豆源“何去何从”本就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国产大豆向压榨领域的涌入,可以视作是需求端的利好,可以部分减轻新豆增产带来的压力。

然而,近期的压榨需求提升未必能扭转国产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当前国产大豆入榨主要受到豆粕价格高企带来的榨利改善提振,但随着12月后进口大豆到港恢复,国产大豆的如此高榨利或难维系,将削弱压榨需求增长的基础。因运费原因,当前全国除东北外少有压榨厂使用非转基因大豆进行压榨,而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压榨以黑龙江为主,压榨产能增量约在20-30万吨/月。若以市场预期的12月到港量好转作为时间节点,国产大豆压榨增量约40-60万,与300多万的大豆增产幅度仍有较大差距。此外,近期我们也关注到部分笨榨油坊批量采购价格较低的俄罗斯大豆储库备产。若出品率同国产大豆无异,理论上俄豆的榨利优势明显,低廉俄豆价格或提振笨榨油坊采购的积极性,挤压国产大豆压榨份额。

结语

在国产大豆增产的既定事实下,需求端表现在一定程度影响价格走势。在高粕价及高榨利的支撑下,近期国产低蛋白大豆流入压榨领域形成部分缓解,但受限于压榨产能约束,压榨需求增长难以扭转国产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豆价反弹或昙花一现。在食品豆需求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压榨需求增长带来的支撑较为有限,叠加近期新季廉价俄豆进口带来的替代压力,恐难阻挡国产大豆价格的下行之势。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关键词: 力挽狂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