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学习激发热情比仪式感更重要 年龄不同激发学习热情的方式不同

2021-07-22 11:48:57    来源:今晚报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与信息化紧密相连。我们常在朋友圈看到“打卡阅读”“打卡刷题”,分享学习动态。对于突击考试等特定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做有一定效果。但在日常学习中,打卡学习的效果就要因人而异了。

激发热情比仪式感更重要

打卡学习固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仪式感和成就感,督促孩子克服惰性。但凡事过犹不及,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打卡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否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打卡行为是对学习任务完成的一种记录,而非激发学习动机的方式。

小学生的学习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兴趣为主,时间不宜过长。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知识,每个孩子都能学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过于强求,也许会适得其反。

在学习中,家长要注意,不要频繁地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的做法不对,要正面引导,用“应该”或者“可以”来代替“不”。当孩子情绪不好时,要转移其注意力,休息一会儿。此时,可以让孩子活动一下或者听听音乐等,来放松自己。一个正确的方法,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

年龄不同激发学习热情的方式不同

儿童的学习方式是分阶段的。1至3岁左右的儿童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触及某种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这时他边玩边思考。3至6岁左右,儿童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六七岁以后的儿童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比较、概括来解决问题。根据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

对于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思维上具体形象占据优势,概括能力还处于初步、直观的阶段。老师一般会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中年级小学生,不论是注意力、记忆力,还是心理和思维,都有了一些进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逐渐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先复习课本后写作业”“遇到不会的自己查找答案”“写完作业自己检查”等,在引导孩子坚持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高年级小学生有学习的愿望,能明确学习目标。如果中年级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孩子就可以自己专心阅读课本或查找资料,学会倾听和思考,能主动提问,会通过使用学具和画图等方法亲身探究学习的过程,会运用口答、手写和演示等形式进行分享。

因此说,程式化的学习打卡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途径。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付出耐心,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鼓励和引导孩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非要“打卡”给别人看。同时练习中也要有思考,边练边总结,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采取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方式才有利于孩子学习品质的提升。

(张建伟,河西区闽侯路小学教学主任,高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张莉,河西区闽侯路小学青年教师。)

上一篇:青少年3个年龄防近视指南 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